签了出版合同 算是出版了吗

更新时间:2021-07-03 12:51:54人浏览
问题描述:
签了出版合同算是出版了吗签了出版合同 算是出版了吗
1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56960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2021-07-03 12:51:54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出版合同
出版合同
出版合同甲方(权利人):_____地址:_____乙方(出版者):_____地址:_____作品名称:_____作者姓名:_____甲乙双方就出版上述作品达成协
其它法律文书
人浏览
著作权人享有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即以复制、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影、电影、电视、录像或者改编、翻译、注释、编辑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权利,以及许可他人以上述方式使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广告发布合同是属于承揽合同吗
广告发布合同是属于承揽合同吗
广告发布合同中的对于制作和加工合同,或是具备制作发布内容的合同,一般认为属于承揽合同。对于委托发布广告,则属于委托合同。
合同法
次播放
奥巴马出版儿童读物
奥巴马出版儿童读物
奥巴马的儿童书籍商报综合消息据报道,已经有了两本畅销书的美国总统奥巴马16日又出新作啦!这次,奥巴马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为儿童“著书立说”的在任总统。在这本名为
出版动态
人浏览
关于出版合同
关于出版合同
图书出版者出版图书应当和著作权人订立出版合同,并支付报酬。图书出版者对著作权人交付出版的作品,按照合同约定享有的专有出版权受法律保护,他人不得出版该作品。著作权
著作权
人浏览
没签合同涉及的情况较多,例如,用人单位没有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通过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向用人单位提起赔偿。证明劳动关系方面的证据按证明效力依次排列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试用期合同和正式合同一起签还是分开签
试用期合同和正式合同一起签还是分开签
试用期合同和正式合同一起签。劳动者即使是在试用期内也应当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
劳动法
人浏览
合同各方在合同中约定的一方或各方违约时,违约方要支付给守约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以弥补守约方损失同时兼有惩罚违约行为作用的违约责任方式。承担违约责任后,是否还要继续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著作权法》第二十条: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第二十一条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专有出版权是指图书出版者在一定期间、一定范围内享有的独占的复制、发行作品的权利。我国著作权法第三十条规定:“图书出版者对著作权人交付出版的作品,按照合同约定享有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不涉及法律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离婚夫妻贷款债务怎么处理
离婚夫妻贷款债务怎么处理
在离婚时,夫妻贷款债务的处理成为焦点。民法典规定,夫妻共同债务应共同偿还。本文详细解读了离婚夫妻贷款债务的处理原则、方法,包括如何认定个人债务、共同债务清偿原则
贷款债务
人浏览
需要依法取得刊号,具体请向文化管理部门咨询。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女方再婚生育算一胎还是二胎
女方再婚生育算一胎还是二胎
再婚生育政策对女方再婚生育算一胎还是二胎有明确规定。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再婚夫妇可以生育二胎,但需遵循特定审批程序。具体条件和流程可能因地区而异,建议咨询当地相关
再婚
人浏览
问题?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侵犯著作权纠纷可以通过协商或调解,也可以根据仲裁协议,申请仲裁,如果双方既不能协商解决,也没有任何仲裁协议的话,可以通过诉讼方式解决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丈夫打妻子可以报警吗
丈夫打妻子可以报警吗
家庭暴力不是私事,法律赋予受害者报警权。妻子在遭受丈夫家暴时,有权向公安机关报案。报警不仅可及时制止暴力,还能为日后维权留下关键证据。本文详细解读了相关法律规定
家庭暴力
人浏览
房产抵押贷款到期还不上银行拍卖房产吗
房产抵押贷款到期还不上银行拍卖房产吗
房产抵押贷款到期无法偿还时,银行有权选择拍卖房产。逾期处理包括电话、信函催收及滞纳金累积。连续3个月或累计6个月不偿还,银行或要求开发商承担担保责任。
房产拍卖
人浏览
拖欠工资去劳动局投诉有用吗
拖欠工资去劳动局投诉有用吗
遇到公司拖欠工资怎么办?别担心,向劳动局投诉是有效的维权途径。本文详细解析了劳动者在工资拖欠情况下的维权方法,包括向劳动局投诉、申请劳动仲裁和寻求法律援助等,助
工资拖欠纠纷
人浏览
劳动仲裁怎么撤销
劳动仲裁怎么撤销
如何撤销劳动仲裁?本文详细介绍了撤销劳动仲裁的情形和终局裁决情形。了解这些内容,可以帮助用人单位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仲裁知识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