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过世,可突然有人出来说是老人养的女人还有个女儿。但老人原来有遗嘱,请问还需要分给她们吗

更新时间:2018-09-03 20:10:07人浏览
问题描述:
老人过世,可突然有人出来说是老人养的女人还有个女儿。做了亲子签定,的确是老人的孩子,想来分遗产,但老人原来有遗嘱,没有这女人和这女儿的份,请问还需要分给她们吗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继承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34733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按《继承法》规定,法定继承的情况下,按照下列方法继承:
【一】首先是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继承。
也就是由死者的配偶、子女、父母来继承死者的遗产。只要存在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且其愿意继承,遗产就由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继承。

这里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这里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
【二】如果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那就由第二顺序法定继承人继承。
第二顺序法定继承人是指死者的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这里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三】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在继承遗产时,协商不成有争议,可到法院起诉,法院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分割标准:

1、同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2、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3、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4、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2018-09-03 19:42:07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25502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遗嘱是处理遗产的主要方式,及时订立完善、合法的遗嘱可以很好地保护老人们的财产处分权,避免产生遗产纠纷,有利于家庭的安定。但在生活中,不少老人由于缺乏遗嘱法律常识,对遗嘱有些误解,导致所立遗嘱无效或部分无效,给子女留下了后患,产生了不利于家庭和睦的后果。最近,笔者从司法部门了解到老人立遗嘱时应注意的事项,希望能对老人晚年生活的幸福安定有所帮助。  
一、改变遗嘱观念。遗嘱不是遗言。许多老人误以为遗嘱是遗言,以为立遗嘱就是自己“差不多了”,要向儿女交代后事了,普遍有较早立遗嘱是不吉利的想法;子女们认为父(母)没有必要交代令人难过的事。其实大可不必这样,这些想法是一种误解。遗嘱是《继承法》规定的一种法律行为,内容以处理遗产为主,不是所谓的临终遗言。遗嘱既可以在身体健康时立,也可以在临终时立。国外的年轻人、中年人立遗嘱的现象很普遍。近几年,国内年轻人、中年人立遗嘱的现象也渐渐多起来。因此,老人及其子女要改变观念,以平常心态对待立遗嘱。  
二、树立权利意识。老人要树立自己的财产所有权者意识,坚持自愿订立遗嘱,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自由决定遗嘱内容,确立遗产继承人。根据《民法》和《继承法》的规定,老人有自己的财产或遗产的处分权,订立遗嘱是实施权利的一种法律行为,这种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生活中,有的子女主动要求老人立遗嘱甚至强迫老人立遗嘱,有的子女还干涉老人遗嘱的内容,甚至为遗嘱的事情闹起家庭纠纷,这些行为都是违法的,是对老人财产权的侵犯。  
三、及时立遗嘱。立遗嘱是一种法律行为,要求具备几个条件,如意思自愿、遗嘱内容合法清楚、立遗嘱人思维清楚等等。有的老人在身体十分虚弱时、临终时、患有重病时才想起立遗嘱,这个时候会发生意识不清、思维混乱等情况,有时连书写或签名的力气都没有了。这种情况下,一般不能立遗嘱,立了也可能无效。在现实生活中因怀疑临终所立遗嘱效力而产生家庭纠纷的案例较多。因此,老人应在身体健康、思维清楚时及时立遗嘱,避免子女在自己身后产生纠纷。  
四、注意选择方式。遗嘱有不同方式,一般有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口头遗嘱、录音遗嘱等。各种方式有不同的要求,《继承法》有大概的规定。但具体的要求,非法律专业的人士难以完全把握。几种方式有不同的作用和特点。公证遗嘱效力最高,最为规范。同时存在多个遗嘱的情况下,公证遗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遗嘱,老人去世后,它可以直接在房产部门等处生效。而其他形式的遗嘱一般不能直接生效,需要继承人另外举证,使用的程序比较麻烦,还容易产生纠纷。况且公证遗嘱目前的收费标准一般在300元以下,经济实用。
2018-09-03 19:47:14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33610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没有遗嘱的,按法定继承
  附《继承法》相关条款:
  第十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2018-09-03 20:10:07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留下遗嘱还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吗
留下遗嘱还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吗
我们子女赡养父母,是传统也是法律上的义务,应当对父母进行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儿子和女儿都有义务赡养父母。那么留下遗嘱还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吗?拒不履行赡养义务怎
赡养义务
人浏览
您好!请问是什么原因将户名改成大儿子的呢?
全部5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老人去世后宅基地归谁
老人去世后宅基地归谁
老人去世后宅基地不能够继承,因为宅基地属于村集体所有,按规定,宅基地不可以作为财产继承,但是起宅基地上面的房屋是可以作为
房地产
人浏览
老人生前留下遗嘱 要儿女善待自己的狗
老人生前留下遗嘱 要儿女善待自己的狗
前几天,老家象山地龙村里的一位老人阿贵去世了。在宁波城里的儿女得知了这个不幸的消息后,泪流满面地赶回村里为老人料理后事。我正好回老家,送了老人最后一程。儿子给老
继承动态
人浏览
老人以遗嘱的方式将房屋留给侄子继承,但侄子为早日继承把老人杀死,遗嘱还有效么
老人以遗嘱的方式将房屋留给侄子继承,但侄子为早日继承把老人杀死,遗嘱还有效么
被继承人以遗嘱的方式将遗产指定由某继承人继承,但该名继承人有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行为的,可确认遗嘱无效,该继承人丧失继承权。
遗嘱知识
人浏览
立遗嘱是遗嘱人的权利,无需征得他人的同意。立遗嘱时,无需所有亲属都在场。遗嘱,是按法律规定,立遗嘱人对生产财产进行处理的承诺。立遗嘱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将自己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农村老人去世会有丧葬费吗?
农村老人去世会有丧葬费吗?
农村老人去世,如果该老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的,死亡原因是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如果其老
工商事务
人浏览
涉及情况很多,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老人留遗嘱怎么才能有效?1、老人必须具有遗嘱能力,即头脑清醒,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大的,在立遗嘱时最好到相关医院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自书遗嘱属于遗嘱中的特殊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17条2款规定:“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根据这项规定,自书遗嘱的要求是:(1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遗嘱是处理遗产的主要方式,及时订立完善、合法的遗嘱可以很好地保护老人们的财产处分权,避免产生遗产纠纷,有利于家庭的安定。但在生活中,不少老人由于缺乏遗嘱法律常识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我国农村的耕地是以家庭为单位承包的,家庭内成员均享受土地承包经营权,家庭成员死亡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没有影响。当然,如果当时作为承包家庭的成员都已经去世
全部5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配偶继承房产需要交税吗
配偶继承房产需要交税吗
配偶继承房产是不需要交税的,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之间的房屋权属变动这一情形无需缴纳契税。此外,对于法定继承人之间继受土地、房屋权属的情形,也无需缴纳契税。
继承法
人浏览
二婚登记后财产怎么分配的
二婚登记后财产怎么分配的
二婚登记后财产分配财是由夫妻双方协议分割;如果协议不成的,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属于男女双方的共有财产才能分割
继承法
人浏览
在没有其他继承人的基础上,等分继承。
全部6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遗产继承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内
遗产继承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内
遗产继承时效是三年。继承权纠纷诉讼时效为三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
继承法
人浏览
女儿继承父亲的房子要继承税吗
女儿继承父亲的房子要继承税吗
女儿继承父亲的房子不要继承税。我国现在还未征收遗产税。法定继承人继承房产不需要交税,而非法定继承人根据遗嘱继承房产的,需要交纳一定的费用,如契税。
继承法
人浏览
伪造遗嘱会不会丧失继承权
伪造遗嘱会不会丧失继承权
伪造遗嘱会丧失继承权。继承人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会导
继承法
人浏览
从父母继承的房子要交多少税
从父母继承的房子要交多少税
从父母继承的房子要交多少税要看房子的估值。继承父母房屋需要缴纳的税有印花税等。一般契税是3%,印花税是0.05%,法定继承人继承土地、房屋权属时,不征收契税。
继承法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