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民法典 > 总则 > 民事权利 > 民事权利的保护方式

民事权利的保护方式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8-17 14:17:31 人浏览

导读:

民事权利是公民在社会上存在和生活的最基本的权利,也是与公民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一项权利。民事权利的保护是指为保障权利不受侵害或恢复侵害的民事权利所采取的救济措施。那么民事权利的保护方式有哪些呢?以下就跟着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民事权利的保护方式

  一、民事权利的保护方式

  民事权利的保护方法包括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两种。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自然人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

  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

  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百二十八条规定,法律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妇女、消费者等的民事权利保护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二、人身侵权怎么定性

  人身侵权行为是一种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因此侵权行为也可以称为一种侵害行为。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1、行为的违法性。即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和强制性规定,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但执行职务的行为,正当防卫的行为,紧急避险的行为虽然造成了损害,因其不具有违法性,故不为侵权行为。

  2、损害事实。既包括对财产权利的损害,也包括对非财产权利的损害。对财产的损害可分为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直接损害是指现有财产的减少,间接损害是指可得利益的减。

  3、因果关系。即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客观联系。

  4、行为人具有主观过错。过错分为故意和过失。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赔偿;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以及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三、如何解决侵权责任纠纷

  1、调解。如果发生侵权纠纷,可以申请有关部门组织调解。

  2、仲裁。如果版权收到了侵犯,版权仲裁机构依照规定的仲裁程序对版权纠纷案件进行裁决,多适用于与版权合同纠纷。

  3、诉讼。由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在调解或仲裁皆失败的前提下,可转诉讼,或直接采用诉讼的方式解决版权侵权纠纷。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民事权利的保护方式的相关知识,民事权利的保护方法包括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两种。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引用法条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