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 > 知识产权论文 > 知识产权法论文 > "海外抄底"应重在谋取知识产权

"海外抄底"应重在谋取知识产权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6-09 22:06:27 人浏览

导读: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海外抄底”一直是国内企业界津津乐道的话题。今年以来,中国企业的大规模海外并购案更是风起云涌,能源、矿产、制造业、商贸、服务等领域的国际巨头都成了“抄底”的目标。据中国商务部信息,近两年,中国海外并购势头发展迅猛,已经从2002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海外抄底”一直是国内企业界津津乐道的话题。今年以来,中国企业的大规模海外并购案更是风起云涌,能源、矿产、制造业、商贸、服务等领域的国际巨头都成了“抄底”的目标。据中国商务部信息,近两年,中国海外并购势头发展迅猛,已经从2002年的2亿美元,迅速上升至2008年的205亿美元,占当年对外总投资的50%。另据国际商业信息机构发布的报告,在2009年的前一个半月,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总额同比增加40%,涉及金额达到218亿美元,仅次于德国居世界第二位。

 目前,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外汇储备增多,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银行为企业提供贷款政策放宽。而受金融危机冲击,国际市场资源类商品普遍出现跌价,部分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急需外来投资救助,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走出去市场“抄底”迎来了最有利时机。“海外抄底”,对于整合国际市场要素,缓解国内企业面临的资源、技术、品牌等瓶颈,迅速发展我们的相关行业,都是一个难得的重要机遇。

 但是,看上去像是“捡便宜”的“抄底”也存在巨大风险。由于中国企业缺乏国际化经验,加之对并购中及后期经营管理将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估计不足,应对不力,也屡屡出现“花钱却招来一堆麻烦”的教训。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近日提醒,去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损失达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超过了新增的并购规模。其中一些失败案例应成为业界大规模并购的警示。例如,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汽车后最终申请破产。

 具体分析,发达国家的航空、军工等优势行业,很难向中国企业开放。中国企业出手资源类企业,也往往会引起当地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阻挠。它们的某些行业如电子、通信等,技术已经很先进,同时市场已经饱和甚至过剩,当地投资者不愿再继续投入,但这些项目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却依然是提升的良机。而钢铁业、制造业、汽车业等,基本都是黄昏产业,虽然整体并购遇到的阻力并不大,但收购易整合难,后期运营风险很大。相对而言,仅限于进行资本输出而获得对方专利、技术、人才等无形资产,以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的“抄底”,不仅合作成本较小,而且成功概率更大。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信息透露,沈阳远大集团化危为机,抓住机会抄底国际人才、技术市场,取得积极成果。电梯变频器是现代电梯控制的关键部件,其技术和产品一向被欧美发达国家垄断,远大集团以往多次试图与国外变频技术公司合作,但屡遭拒绝。金融危机的爆发迫使对方转变态度,远大集团抓住机遇,成功引进了系列变频器的成熟技术,大大提升了产品的科技含量,随之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此外,在获悉某国际知名的幕墙技术机构因金融危机面临破产时,远大集团凭借入股加盟的政策优势,吸引了该机构一批技术权威专家加盟,并成立了欧洲设计研发中心,专门负责世界顶级建筑的设计与研发。凭借这一优势,远大集团2008年底以17亿元,成功中标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商务中心的幕墙工程。

 把握机遇的关键是减少风险和更加理性。应该看到,目前的经济危机让许多公司现金流压力加剧,在这种情况下,放弃部分稀缺技术的垄断,成为一些跨国公司渡过难关的无奈选择。一些国际著名大企业为降低成本、避免陷入破产困境,纷纷将知识产权资产货币化,主动许可他人使用或者同意同行企业购买其核心技术专利;同时由于市场低迷,很多科研院所或者大学研究机构的科研成果或专利期待转让。这正是中国企业以较小的代价在境外取得知识产权,补上自己核心技术不足的短板,向产业链高端进军的良机,也是中国企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知识产权报评论员)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