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 > 知识产权纠纷 > 知识产权纠纷新闻 > 当雀巢遇上徐福记

当雀巢遇上徐福记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6-11 14:04:15 人浏览

导读:

近年来,雀巢公司逐步加快了在中国的布局。12月6日,雀巢公司收购徐福记60%股权的交易通过了中国商务部的反垄断审查。综观其近年来的收购,有观察者认为,雀巢公司一直都是凭借其庞大的资本在“蚕食”中国的本土品牌。回顾近年来的事实不难发现,1998年雀巢公司收购国

  近年来,雀巢公司逐步加快了在中国的布局。12月6日,雀巢公司收购徐福记60%股权的交易通过了中国商务部的反垄断审查。综观其近年来的收购,有观察者认为,雀巢公司一直都是凭借其庞大的资本在“蚕食”中国的本土品牌。

  

  回顾近年来的事实不难发现,1998年雀巢公司收购国内鸡精行业第一品牌上海太太乐80%股权,1999年收购广东最大冰淇淋品牌广州五羊97%股权,2001年收购国内第二大鸡精生产商四川豪吉60%股权,2010年收购云南矿泉水第一品牌云南大山70%股权,2011年4月收购国内最大八宝粥和花生奶生产商厦门银鹭60%股权等。

  

  其实,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企业并购已经是一种司空见惯的市场行为。改革开放以来,外国企业通过合资、兼并、收购等方式“蚕食”中国本土品牌的案例屡见不鲜。如香雪海冰箱品牌在中韩合资时被收购、天府可乐与百事可乐合资后消失等,这表明,只要中国企业在与那些跨国公司的竞争中无法真正的强大起来,可能终究难逃被收购的命运。

  

  但是,近年来的情况确实有了改变。随着一些中国企业的实力增强,也出现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或者并购。如,TCL重组汤姆逊、联想收购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全球个人计算机(PC)业务、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等。因此,无论是外国企业收购中国品牌,还是中国企业收购外国品牌,只要是双方平等、自愿的市场交易行为,并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就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并购的数量迅速增长,而绝大多数的并购交易是因为并购方对于目标企业的知识产权无形资产的需求。只是,大多数跨国公司在中国展开的企业并购活动,其醉翁之意显然并不只是看中中国企业所拥有的数量不多的知识产权这杯“酒”,而在于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这块“肉”。由此,其中有些情况需要我们反思。

  

  近几十年来,市场上各领域的“洋品牌”在中国不断扩散;虽然说中国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在节节攀升,“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不断涌现,但事实上,即便在一些传统产业领域,仍然有很多本土品牌,面对跨国公司抛出的并购绣球,却挡不住其诱惑呢?其中原因,就是本土企业尚未做大,或者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再加上巨大的市场利益,使跨国企业有了扩张的动力。有专家认为,雀巢大肆收购正是看中了国内消费品市场的高速增长。

  

  雀巢收购徐福记,意味着徐福记在中小城市乃至乡村的广阔市场将为雀巢所拥有。10年前,雀巢制定的全球扩张目标就是,到2020年实现新兴国家市场对雀巢集团的营业收入贡献率达45%。面对市场竞争的现状,众多本土品牌企业是否也在精心谋划自己的未来呢?

  

  从雀巢公司收购一系列本土品牌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能力还依然不是很强大。而要从根本上提升中国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竞争能力,除了加大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外,积极地“走出去”,去并购掌握高端技术、品牌和渠道的欧美企业,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如果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可以获取外国的知名品牌和先进技术,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则可以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有助于促进中国企业及其品牌做大做强。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