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 > 知识产权保护 > 知名商品保护 > 湖北黄冈非遗保护名录数量居全省前列

湖北黄冈非遗保护名录数量居全省前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5-12 14:32:13 人浏览

导读:

黄梅县的黄梅戏、武穴市的岳家拳、黄州区的牌子锣……截至目前,湖北黄冈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国家级8项,省级22项,市级59项,县级445项;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15人。全市有4个国家级艺术之乡,6个省级艺术之乡。黄冈普查项目数量、普查成果及公布名

  黄梅县的黄梅戏、武穴市的岳家拳、黄州区的牌子锣……截至目前,湖北黄冈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国家级8项,省级22项,市级59项,县级445项;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15人。全市有4个国家级艺术之乡,6个省级艺术之乡。黄冈普查项目数量、普查成果及公布名录数量在全省位于前列,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保护体系。

  10月30日,黄冈市文化局文化科负责人告诉记者,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黄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除了全力推进调查,积极申报项目,加大名录公布和保护力度,还将加强传承与传播,走合理利用与传承发展相结合之路。

  黄冈市历史文化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黄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2005年正式启动至今,全市文化部门经过艰苦细致的调查整理,基本上摸清了黄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种类、数量、分布区域和存续状况。现已普查6460项,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人近1500人。

  目前黄冈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合理利用与传承发展相结合,如红安的绣花鞋垫,黄梅的挑花,现在已通过规模性生产,产生了一定经济效益。下步黄冈将深入挖掘名录项目的多重价值,发挥其在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保持本真特点和核心技艺的前提下,探索资源的合理利用,融入到当地旅游业、演艺业、新农村开发里,促进项目的传承与发展。(吴浩)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