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 > 知识产权动态 > 国内知识产权动态 > 民企忽视专利申请 仅一成企业曾申请发明专利

民企忽视专利申请 仅一成企业曾申请发明专利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5-23 11:36:29 人浏览

导读:

核心内容:近日,南海经贸局(科技)公布了《佛山市南海区推进发明专利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及《佛山市南海区推进发明专利工作扶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在公开征求意见中。

  核心内容:近日,南海经贸局(科技)公布了《佛山南海区推进发明专利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及《佛山市南海区推进发明专利工作扶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在公开征求意见中。

  据介绍,发明专利是专利的三种类型之一,但其数量却是企业技术“含金量”的最重要的指标。虽然多项经济指标领先,但南海在发明专利的百万人口平均持有量上却一直落后于禅城、顺德,甚至比全市平均水平低55件。为此,南海计划未来发明专利要逐年增50%。

  在此次公布的《办法》中,就推出了一系列招数,最引人关注的是“清零”行动,即针对从未申请过发明专利的企业,南海将通过专利特派员、企业专利工程师等措施,实现发明专利申请量的“清零”。对于这一政策,有企业老总认为,申请到发明专利后,每年必须支付的维护费是所有费用的“大头”,但却没有相应的补贴,扶持力度不算大。

  根据统计,去年南海企业共申请767件发明专利,百万人口平均持有量为295件。但是,这一指标的全省平均水平为330件,而全市的平均水平则为350件,远比顺德、禅城低。另外,南海经贸局(科技)也做过统计,目前南海的3万多家企业中,仅3000多家曾申请过发明专利,比例为1/10。

  民企规模小忽视专利申请

  在多项经济指标上领先的南海区,为何在这一指标上拉“后腿”?对此,南海经贸局(科技)知识产权科科长陈秋长透露,除了常住人口基数大这一客观原因外,还有两个最主要的原因:

  “南海的民营企业经济以产业集群为主,小企业居多”,陈秋长分析,规模较小的企业管理制度相对薄弱,往往不愿意耗费人力、财力去申请,且发生因未申请发明专利引起维权纠纷的几率也不大,“申请时要请中介,而申请下来后,还需要每年支付一定的专利费”,在他看来,这笔费用往往阻止了企业的积极性。

  “另外,专利中介、代理机构帮企业挖掘专利的能力还不够”,陈秋长也坦言南海的专利服务市场力量比较弱也是导致企业“含金量”落后的原因之一。

[page]

  破解:将实施“清零”行动

  自从年初佛山提出创建创新型城市以来,市科技局也曾特别针对发明专利公布了扶持办法。不过,针对南海的特殊情况,在这次公布的《方法》征求意见稿中,特别提出的“清零”行动尤其引人关注。

  根据计划,针对从未申请过发明专利的企业,将通过一系列措施,最终实现发明专利的“清零”。这就意味着,将有近2.7万家企业纳入这一行动。

  陈科长透露,自今年5月份起,将选取一些重点企业,挑选本地企业工程师进行培训,并从专业的中介服务机构中挑选出一批专利特派员,进入企业进行辅导。

  不过,由于生产制造类企业有更多的技术专利,而物流、外贸等服务型企业则相对较少,因此第一批“清零”企业将从生产制造业中选取。

  专利申请量年增50%以上

  除了“清零”行动外,如果企业或个人主动针对发明专利进行维权,将可申请2万元的启动资金,在这一系列“猛招”下,南海设定了未来每年专利申请量增加50%以上的目标。根据计划,到2014年,专利代理机构增加到6~10家,知识产权代理、评估、交易、担保、咨询等多元化服务从业人数100人以上,其中代理机构从业人数达到60人以上;到2015年,培育企业专利工程师1000人以上。

  维护费是“大头”却未有补贴

  南海一光电企业总经理陈晓可透露,公司并不属于“清零”范围,不过每年申请专利以及已申请专利的维护费大概要花十多万元,“不过看起来这次的扶持力度不算大,企业要申请成功,才能有一次性的奖励,但对申请成功后,每年要交的维护费却没有补贴,而实际上维护费才是‘大头’。”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