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管理 > 医院管理 > 医管局能否管得动公立医院?

医管局能否管得动公立医院?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3-02 06:43:16 人浏览

导读:

家属深夜联系主治医生,却被告知天亮再说,家属质疑难道孕妇生孩子也得按医生的时间安排进行吗?由医管局去考核公立医院绩效,但谁来考核医管局的绩效呢?如果缺乏相应的压力与动力,医管局能否交出一份令公众满意的答卷依然前路未卜。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终于落地。挂

家属深夜联系主治医生,却被告知天亮再说,家属质疑难道孕妇生孩子也得按医生的时间安排进行吗?

由医管局去考核公立医院绩效,但谁来考核医管局的绩效呢?如果缺乏相应的压力与动力,医管局能否交出一份令公众满意的答卷依然前路未卜。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终于落地。挂牌之后,北京市医管局将是专职管理市属22家三级医院的机构,并推出新的医院管理考核标准体系。

当下,设立医管局管公立医院是一种必要而迫切的举措。这些年来,在公立医院运营上,为什么很多医院经济收入年年攀新高,但却依然长年背负巨债,社会评价也并不高?很大原因就在于,缺乏一种标准化的绩效考核,包括医院运营的成本如何、通过怎样的方式盈利、利润最终投向何处等数项事宜,都应该清楚明了。但很多时候,尽管医生不满意,病人也不满意,医院院长仍可以因为“GDP数字年年攀新高”、不给政府“添麻烦”而被视作为经济能人,得到官方的肯定与嘉奖。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医管局应时而来,因为它的主要职能就是管公立医院,对之进行绩效考核。官方明确表示,将会推出新的医院管理考核标准体系,其中包含服务效果、服务路径、管理安全、患者满意度等;此外还将进行成本核算,向各家医院派驻监事会,医院实行监事会监督下的院长负责制。这些内容的改革无疑是切中时弊,值得期待的。

但同样需要指出的是,医管局能否管得好公立医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管得动。归根到底,还取决于医管局的权力是否独立、能否进行垂直性管理。在过去,为什么公立医院一直没办法管好?起关键作用的不一定是卫生部门,而是地方政府的态度。那种将“公立医院彻底抛给市场,给政府财政减负卸下大包袱”的办医观念还相当流行,如果地方政府想这样做,卫生部门就必须得“适应”。

曾记得,在一场关于医管局的公开讨论中,一些地方卫生部门官员就曾放言,卫生部门在办医院,其实是政府在办,很多部门都有份,发改部门管规划,财政部门管财权,组织部门管人事,卫生部门只是代表政府进行业务管理,所以其实已经是“管办分开”了。

现在,要面对的问题应该是相似的。北京医管局依然被设立为由北京市卫生局管理的“二级局”。这就意味着与上述的“管办分开”并无太多不同,只不过变成了由两个不同级别的卫生行政机构来管理。专业性是加强了,但权力够不够、能否管得动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此外,由医管局去考核公立医院绩效,但谁来考核医管局的绩效呢?如果缺乏相应的压力与动力,医管局能否交出一份令公众满意的答卷依然需要观察。

绕来绕去,还是回到了政府是否愿意赋权放权、愿意办什么样公立医院的旧议题。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