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管理 > 医院管理 > 让社区医院的角色回归

让社区医院的角色回归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3-01 14:38:13 人浏览

导读:

杭州下城区年初推出“零自负”优惠政策时,就曾经引发诸多质疑,有些人认为这300种药品远不能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根本问题,也有人觉得仅靠14%的优惠并不能吸引社区的年轻人回流社区医院,还有人甚至对政府用财政补贴医院的这种作法表示怀疑。在此次采访前,记者也

  杭州城区年初推出“零自负”优惠政策时,就曾经引发诸多质疑,有些人认为这300种药品远不能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根本问题,也有人觉得仅靠14%的优惠并不能吸引社区的年轻人回流社区医院,还有人甚至对政府用财政补贴医院的这种作法表示怀疑。

  在此次采访前,记者也是抱着这样的疑问走进下城区卫生局的。但是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发现之所以产生这些疑问,是因为我们原先并没有把社区医院的职能定位搞清楚。

  社区医院的设置从一开始就并不是用来解决所有看病问题的,这一点从国家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定位上可以看出来,它的存在是为了让居民看病更加经济、方便、综合、连续,实现“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

  “说到底,社区医院所要做的,就是让原来饿肚子的人‘吃得饱’。”下城区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说。他表示:“推出‘零自负’政策,不是想就此解决所有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是让社区医院回归到它应有的位置。”

  这一点,从下城区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量上可以看出。长庆潮鸣卫生服务中心曾经做过一个统计,2006年前门诊量是平均每天500多人,2006年试点第一年门诊量就增加到平均每天800多人,到2008年这个数字达到了1200多人。并且病人首诊选择社区医院的人达到30%以上,远远高出过去10%的比例。

  卫生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下城区的6家社区医院已建立的16万张健康卡中,老年人占到了80%,这些人多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需要长年吃药,经济收入又不高,他们正是社区医院需要服务的人群。

  这一点有些类似英国的卫生模式。英国是为全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的国家,但同时又保持着较低的医疗卫生支出,医疗机构或医生基本没有以医谋利的动机和条件,政府对居民就诊实行按需要提供。政府投入资金用于体现社会效益的服务领域,而那些高端的特需服务却并不提供。

  另外,记者也注意到,在目前下城区的39万常住人口中,仍有很大数量的居民并没有去办理减免卡。社区医生坦言,有许多年轻人即使上门也不愿意办卡,觉得这些医疗服务太基础,自己需要更高层次的服务。该负责人表示:“这说明,在居民当中已经出现了不同的医疗需求,有经济条件的居民需要个性化服务,这部分人没有回流社区医院并不能说明社区医院不成功,而只能说明我们的社会进步了。”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