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管理 > 医院管理 > 二级医院发展路在何方

二级医院发展路在何方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3-01 14:07:01 人浏览

导读:

——关注新一轮医院评级系列报道之四孙刚顾泳新一轮医院评级评审,将“提升”部分二级医院为三级医院。但对更多的二级医院而言,依然面临困扰多年的问题——发展路在何方?面临生存危机目前,上海有100多家二级医院,其发展大致呈三种状况。第一种是“准三级”,无

——关注新一轮医院评级系列报道之四

   孙刚 顾泳

新一轮医院评级评审,将“提升”部分二级医院为三级医院。但对更多的二级医院而言,依然面临困扰多年的问题——发展路在何方?

面临生存危机

目前,上海有100多家二级医院,其发展大致呈三种状况。第一种是“准三级”,无论是服务量还是技术水平都已经相当于三级医院,此次将借重新评审的机遇正式跃升。第二种是位于人口导入较多地区、附近三级医院资源缺乏,尚能维持正常运转,但发展乏力。最多的是第三种,夹在一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三级医院之间,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本市中心城区某二级医院,前身是上海滩历史悠久的教会医院,一度非常辉煌,不但为周边密集的人口提供综合医疗服务,还拥有特色鲜明的专科,吸引其他区的市民慕名而来。但近年来由于旧城改造,居民大量外迁,原先门庭若市变成门可罗雀;病人少意味着收入少,不得不靠有限的财政补贴才勉强维持运转,而引进人才、增添设备、开展新技术等根本谈不上。

不少二级医院管理人员提到了 “中环效应”:即地处中环附近的二级医院,周边居民大量导入,发展态势尚好;而在内环内的二级医院,则病人越来越少,发展停滞不前甚至举步维艰。即便部分二级医院被三级医院托管,但由于体制机制原因,不乏失败的例子,有的二级医院索性成为三级医院分院,完全丧失了特色。

定位模糊导致困境

定位模糊,是造成大多数二级医院陷入困境的关键原因。

上海交大公共卫生学院马进教授说,上一轮医改前,上海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劳保或公费医疗的患者都与附近的医院有签约关系,必须先在这些医院就诊,除非必要才能上转三级医院。因此二级医院有固定的病人群体,发展不愁,不少还形成了鲜明的专科特色,在区域患者中享有盛誉。但随着医保制度推进,病人可以自由选择,更多人前往名气更大的三级医院就诊,二级医院渐渐衰落。

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努力夯实基层医疗服务网底,加大对社区卫生机构的投入,推行全科模式,并在收费上予以优惠,吸引居民“小病不出社区”;同时三级医院临床医疗中心功能也继续强化,规模实力不断提升。而二级医院却有点“被遗忘”,发展方向、定位都处于模糊状态,是向下接轨社区卫生中心,还是向上接轨三级医院,久无定论。二级医院的医疗设施、仪器设备更新率较低,先进医疗技术引进消化率低,原来的医务人员知识老化,新引进人才又因薪金待遇差,出国机会少而易于流失,在激烈的竞争中难有作为。

据了解,新一轮医院评级,仍将二级医院定位为“区域医疗中心”。对此许多二级医院院长认为,要将所有二级医院都打造成区域医疗中心,并不符合客观事实;而非区域医疗中心的二级医院又该何去何从,也没有说法。“连生存都成问题,评级又有何意义?”

承上启下不可或缺

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二级医院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可或缺。目前正在制订的上海卫生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二级医院合理的功能定位,调整发展方向。

走特色专科之路,是二级医院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方向。闸北区中医医院院长陈旦平认为,二级医院如果也盲目贪大求全,就成了 “四不像”,很难有立足之地。不少二级医院拥有传统的诊疗特色,应进一步发挥潜力,做大做强,成为金字招牌。此外,即使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方面,也有不少空白地带可发展,如慢性肿瘤的临终关怀、心脑血管的康复等,三级医院无暇顾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又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二级医院完全可以从这些领域突破,开拓新的生存空间。

专家表示,申城医疗资源从总量上说是比较充足的,但结构分布并不平衡,尤其是老年护理、精神卫生和妇幼卫生等非常紧缺。主管部门应针对这些造成看病难的“短板”,创新体制和机制,引导部分二级医院转型为相应的专科医院。而对仍承担区域医疗中心综合服务功能的二级医院,也可探索进一步拉开三级、二级诊疗费的差距,用价格杠杆引导病人。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