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管理 > 药品管理 > 8毛钱药治病患儿被指症状恶化住院 其父否认

8毛钱药治病患儿被指症状恶化住院 其父否认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3-02 17:04:32 人浏览

导读:

襁褓中的孩子即将满月霍健斌摄“被诊断需10万元手术换家医院8毛钱治愈”后续患儿病情扑朔迷离网传症状恶化住院患儿父亲:只是洗肠没住院,坚持保守治疗医生:家长出院愿望强烈,当天住院晚南方日报(微博)讯“用8毛钱治好10万元
襁褓中的孩子即将满月霍健斌 摄

“被诊断需10万元手术 换家医院8毛钱治愈”后续

患儿病情扑朔迷离

网传症状恶化住院

患儿父亲:只是洗肠没住院,坚持保守治疗

医生:家长出院愿望强烈,当天住院晚

南方日报(微博)讯 “用8毛钱治好10万元病”的患儿现住在广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54床,病情告急?昨日,一消息再度引起网友对事件的关注。

笔者昨日12时左右致电孩子父亲陈刚,他表示孩子“只是来洗肠的”,并没有住院,截至发稿,广州市儿童医院未正式回应。

  患儿中秋节到院灌肠

昨日,南方日报记者接到报料电话,称陈刚的小孩前日已经到广州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孩子情况也比较严重。消息很快在网络发酵,网友很快印证了患儿现住在广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54床。

沉寂了几天的热点再度引起网民关注。

尽管截至发稿前,广州市儿童医院都未正式回应,但记者昨日致电该院接诊过患儿的医生,他表示在中秋节的早上,家长带着小孩来到广州市儿童医院小儿外科就诊,当时小孩肚子胀得厉害,“鼓鼓的,连腹壁静脉都凸显出来了”。

“孩子表现出来的症状看似比较重,似乎还影响到呼吸。”于是,接诊医生孩子做洗肠处理。由于孩子的腹胀为洗肠增加了难度,医生告知家长,洗肠过程有可能出现穿孔风险,家长依然同意让医生操作。

洗肠过后,孩子的腹胀症状有所好转,家长当即要求出院。考虑到孩子有点发烧,烧未退就出院不好,因此医生没有同意出院要求。“不过,家长出院的愿望依旧强烈,甚至签署了《自愿出院书》。尽管如此,我依然让他住一晚上。”该医生表示。

昨天中午,南方日报记者拨通了陈刚的电话,他表示已离开广州市儿童医院,也否认了小孩在广州住院的消息,“只是去进行复查,广州的医生也只是教我们如何观察,我们只是做了洗肠,还是坚持保守治疗。”陈刚还表示,他们已于昨天回到深圳,“小孩的情况目前很好,我们用了石蜡油之后,小孩自己能顺畅排便了。而且小孩的肚子也很平坦,没有腹胀”。

昨日15时,南方日报记者赶赴陈刚一家在布吉金沙花园的住处,不过他家的大门一直关着,无论怎么敲门也没有人回应。在记者等待了10多分钟后,紧闭的大门被打开了一条缝隙,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从缝隙间向门外观望,一看到记者,大门立即被关上,再也无人应门。

再次打通陈刚的电话后,他表示在医院登记的地址并非所居住地址,且由于孩子的外公外婆认为孩子就快满月,不适宜外出见人,所以拒绝记者上门采访。当记者根据邻居提供的线索,来到陈刚上班的门诊部时却被告知陈刚昨日请假没有上班,而他在该门诊部的个人简介也被撤掉了。

对于患儿目前的健康状况,深圳市儿童医院表示,希望家长不要再纠缠于与医院的争议,为孩子身体健康着想,带孩子进行积极诊治。

廖新波为“懂医”的父亲急

真相是什么?孩子病情起起伏伏,让人倍感迷惑。连日来,各方也针对事件给予了不同的看法,网络上的“挺医派”、“挺患派”、“媒体反思派”,唇枪舌剑,议论纷纷。

事件引起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的关注。日前他发表博文《如何将10万:08的真相告诉大家》,并在微博上多次发表看法,呼吁大家平静看问题。

尤其是在9月12日晚,廖新波在微博上表示:“有人说‘8毛先生’的儿子住院了,我不知如何说好,如果是,而且住在深圳儿童医院的,我相信深儿医的同仁会以仁爱之心相待的,毕竟孩子是无辜的,也好让这位‘懂医’的家长知道。”

随后他直指,“懂医”的家长不要与不懂医的凑热闹,不要拿自己的亲生骨肉开玩笑。“‘8毛事件’最要害的是‘幸好这孩子的父亲懂医’,如此报道欺骗了很多善良的人和不明真相的人。是祸跑不了,已经证实的上周四‘懂医’的家长带儿复诊了,患儿腹部张力大,静脉怒张(注:不是生气,而是压迫引起的回流障碍)。”

几则言论引来大片“拍砖”声,甚至有人质疑他的严谨性,说他为患儿生病高兴,为医院开脱!廖新波当即辩驳,这太“小儿科”,太狭隘了!“误解了!我是急!为患儿急!为‘懂医’的父亲急!为不懂医的媒体急!为执迷不悟的人急!”

就病情论病情,廖新波称:“患儿先天性巨结肠尚未除,当时肠梗阻典型,有人工造瘘指征,患儿家属拒绝有穿孔危险。”同时他也强调,疾病的发展阶段不同,表现形式(症状)不同,解除症状不等同治愈原疾,只是媒体报道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报道的方式。

结果还要等三个月

孩子究竟得了什么病?

昨日,陈刚冷静地表示:“是不是先天性巨结肠昨天也没有确诊,要观察3个月之后再说,到时确诊了再决定是否要手术。”他还解释,“我们当初的目的并不是要追究深圳儿童医院什么,而是想知道为何医院决定要造瘘和做手术,而不首先进行保守治疗。现在我们决定暂时不跟医院争论那么多,等到3个月后孩子的病好了再说。”

据了解,广州市儿童医院门诊医生诊断是“先天性巨结肠未除外”,也就是说广州的医生也并未排除孩子患有先天性巨结肠的可能。少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经过最初几天肠梗阻期后,可有几周甚至几个月的缓解期。所以广州的医生给予的建议也是观察后复诊。

南方日报记者 曹斯 向雨航

实习生 方嘉欣 发自广州、深圳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