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动态 > “一针见血”有多难?

“一针见血”有多难?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2-20 21:04:05 人浏览

导读:

生病了,输液是常事,不过扎针时遇到一针扎不准再扎一针也是常事。可今年6月,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推出了一项特殊业务——多花5块钱让“一针王”给孩子扎针,如果“一针王”失手,除退还患者5元钱外,还要自掏腰包退给患者输液费!不过这项业务一经推出就争议四起,很

生病了,输液是常事,不过扎针时遇到一针扎不准再扎一针也是常事。可今年6月,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推出了一项特殊业务——多花5块钱让“一针王”给孩子扎针,如果“一针王”失手,除退还患者5元钱外,还要自掏腰包退给患者输液费!不过这项业务一经推出就争议四起,很多患者提出疑问:难道不掏钱就不“一针见血”了吗?
患者:护士扎针失手是常事
7月16日下午,记者在郑州人民医院门诊输液室见到一个3岁的小姑娘躺在穿刺桌上大哭大闹、手舞足蹈,孩子的妈妈紧紧抱着她,爸爸使劲儿摁住她的胳膊,护士在小姑娘的手背上找来找去,半天也找不准血管,看得大家都很急。
一提起输液扎针会不会受“二茬罪”的问题,很多市民都有一肚子话要说。尚先生说自己一岁多的孩子每次输液都要被死死摁住头:“我也很心疼,可摁不住,护士扎不准,孩子还得再受一次罪。”
李女士的女儿已经上小学了,她说:“有一次孩子输液竟被扎了4次,孩子的爸爸气得大骂护士。虽然孩子发烧血管不清晰,但是让孩子受4次罪也太过分了。”
扎针时不能“一针见血”,并不是只有孩子会遇到。常女士告诉记者:“我血管细,扎针时挨两三针是常有的事,后来每次输液前我都先跟护士说明情况,让经验比较丰富的护士给我扎。”
“我最怕遇到实习护士了,老伴住院时遇到实习护士扎了三回都没扎好,我只好叫护士长来扎。”61岁的马女士说。
护士:想一针准心理素质也要好
“扎针时能做到100%‘一针见血’的护士并不多。”郑州某医院重症监护室的一位护士告诉记者,她虽然已经有近10年的工作经验,算是“老护士”了,但她也怕给孩子扎针,“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很心疼孩子,我们给孩子扎针时,他们都‘虎视眈眈’地盯着,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有一次我的同事给一个小孩扎针没扎好,孩子的父亲对我的同事当胸就是一拳,那位同事后来委屈得直哭,还得向家长道歉。我当时看在眼里难受在心里,类似的事给我们都留下了心理阴影”。
对此,郑州市儿童医院急诊科输液中心护士长赵保玲说:“我们输液中心有几个技术特别棒的护士都是‘一针见血’,这也算是我们医院的一个特色了。”赵保玲说,很多患者可能想象不到输液中心的护士们要承受多大的心理压力。“顶着心理压力,每个护士每个班要扎上百个静脉针是很不容易的”。
能否“一针见血”也受限于患者
能不能以“一针见血”来衡量护士是否合格呢?赵保玲说:“静脉穿刺确实是护士的基本功,不仅要‘一针见血’,还要动作规范,操作严格无菌,密切观察病人反应。不过,每个护士的天分不一、针感也不同,但一般护士的穿刺技术在3个月后就会很娴熟了。我们医院要求所有护士都做到‘一针见血’的头皮静脉穿刺术。”
7月17日上午,在河南省直属机关第二门诊部三楼输液大厅,一位腹泻病人对护士说:“我的血管细,手上肉也多,很不好扎,你扎的时候注意点。”护士用橡皮筋扎住患者手腕后,在其手背上找了一会儿发现血管不清晰,于是让患者换了一只手,并让患者握紧拳头,仔细看了一会儿才下手扎针,终于“一针见血”。
赵保玲说,要做到“一针见血”固然要求护士有过硬的技术,但病人的身体状况也不得不考虑。比如,人生病后血管变得不充盈,难以寻找,而胖人的血管也不清晰,还有久病导致血管变脆等都易导致穿刺不成功。如果一次穿刺不成功,护士紧张,再加上病人或家属的烦躁、不理解,更会加大扎不准的几率。
对于婴幼儿,“一针见血”的难度就更大了,因为孩子的血管比成人细得多,血管壁也薄,再加上他们哭闹、配合差等因素影响,光靠护士的“硬技术”来保证“一针见血”确实不太现实。
在护士为病人静脉穿刺的过程中,能不能“一针见血”的首要条件当然在护士,护士在技术上的精益求精永远是必不可少的,但护士的心理状态和患者的配合也都会影响到能否“一针见血”,所以,患者首先应该相信护士,给护士创造一个宽松的氛围,还要积极配合护士的操作。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