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动态 > 五岁女童做手术为何要验艾滋病?

五岁女童做手术为何要验艾滋病?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2-20 12:24:19 人浏览

导读:

CFP供图●广东省卫生官员:看病贵的根源在于滥检查和大处方。●《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患者可以告医院的过度检查行为,但对“过度检查”如何界定却无细则●医务人员喊冤:过度检查,主要症结是规避风险割个阑尾,检查项目一大堆:甲肝、乙肝、丙肝,还有血常规、

CFP供图

  ●广东省卫生官员:看病贵的根源在于滥检查和大处方。

  ●《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患者可以告医院的过度检查行为,但对“过度检查”如何界定却无细则

  ●医务人员喊冤:过度检查,主要症结是规避风险

  割个阑尾,检查项目一大堆:甲肝、乙肝、丙肝,还有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凝血检查和生化检查,甚至还要验艾滋病!近年来全国各地关于患者遭遇过度检查的报道屡见不鲜。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指出,看病贵最突出的表现是检查费用高和大处方导致的药价高。

  然而不少医务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大叫冤枉,他们表示医院绝大部分检查项目是符合卫生部疾病诊疗规范的,如果存在过度检查,主要还是为了“自保”,要避免患者日后状告医院的可能性,只好预先做“大包围”的检查。

  医学指导/ 南方医院医务处客户服务中心主任于宏、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吴梅

  文/记者卢文洁 通讯员吴剑鹏、徐晶

  病人疑问:

  做个小手术,为何检查几百项?

  一个五岁的女童误吞了弯针,送到医院做手术取出,医院给女童做了术前检查,患者父母拿到检查单一看,检查包括217个项目,竟然还查了艾滋病!这是今年发生在广州市的一桩病人投诉,而此类事件在全国各地都屡有报道。杭州一个女孩去医院做阑尾炎手术,医院开出的检查清单也让女孩父母大吃一惊:甲肝、乙肝、丙肝,还有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当然还有艾滋病检查。

  病人只是做一个小手术,为什么动辄要检查几百个项目?一些看似和疾病完全没有关系的检查项目也出现在检查清单中,例如割阑尾要检查乙肝、艾滋病等。还有人去看感冒,到二级医院看病时医生开出的处方中居然写着:验血,建议做头部的核磁共振。这让患者不禁疑惑——医生是不是想要多收钱,所以动不动就开一大堆检查?

  医院回应:

  医生开检查主要按诊疗需求

  对此,专门处理医患纠纷的南方医院医务处客户服务中心主任于宏表示,患者首先要正确看待医院列出的检查清单,不要把每个检查的分支项目当成一个单独的检查项目。例如血常规是一个单独的检查项目,但里面就包含有几十个分支项目,包括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血小板分布宽度等。这几十个分支项目的数据分析只要做一次血常规检查就可以完成,收费也按照一次血常规检查的费用收取,不能视为做了几十种检查。因此,患者一次住院做了几百个检查项目,这是所有分支项目加起来的总和,并不代表就是检查了几百项。

  其次,不少患者看到医院列出的检查内容多种多样,容易以为医院给自己多做了检查。于宏提出,并非患者觉得检查内容多,就属于“过度检查”。例如有些年轻人在做手术时不明白为什么要查血糖,但不少人患上Ⅱ型糖尿病却没有症状,如果在手术前没有发现血糖异常,就可能术后出现伤口不愈的并发症。于宏表示,医院开出的检查单绝大部分都是按照中华医学会颁布的疾病诊疗规范进行。

  “如果说有些情况涉嫌过度检查,那医生开具这些检查是出于自保,规避风险。”于宏说,目前医疗纠纷实行“举证责任倒置”,患者如果状告医院,医院要证明自己没有错。为何割一个阑尾也要验艾滋病呢?这是因为手术可能要输血或者切口本身容易感染病菌,这可能会感染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等。假如医院手术前没有做这样的检查,日后患者感染了艾滋病后回来找医院说是在手术过程中感染的,医院就百口莫辩。

  专家分析:

  医院市场化 病人没信心

  “过度检查是存在的,但并非医疗行业的主流,绝大部分医生都是为病人着想的。”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院管理人员说。据了解,医院过度检查存在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政府对医院财政投入很少,医院自负盈亏,过度市场化。2010年广东省医疗卫生预算支出60972.26万元,但分到各医院的不多。如2010年南方医院的支出中仅有0.3%来自财政拨款,广东省人民医院的财政拨款占总收入比例也很少。广东大部分医院实行院科两级预算的办法,一些医院为了维持收支平衡,会将全年的指标“压”到科室,科室则推给医生,导致小部分医生多开检查,为科室牟利。

  第二,由于医院过度市场化,在市场竞争下各级医院必须扩大规模、更新设备,搞起了“军备竞赛”。设备买回来必须要用,大量的投入需要通过医疗服务收费来“回本”,因此多开检查单就很难完全避免。

  第三,医患关系的紧张日趋严重,根据广东省人民法院的统计,2004年医疗纠纷有387件,到2008年上升至645件。由于医患关系紧张,医生出于自我保护,有时为了避免漏诊误诊、减少纠纷,医生只好多检查,尽可能用更先进的设备和大包围的检查使自己的诊断有更充足的依据。

  专家教路:检查手段并非贵的就是好

  2010年7月起实施的《侵权责任法》中规定,患者可以告医院的过度检查行为。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司法解释,如何界定过度检查还是个问题。对于患者来说,因缺乏相应医学知识,他们很难知道什么病该做什么检查。为此,对于我们日常看病常用到的检查手段,记者采访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吴梅。吴梅介绍,各种常用检查手段各有优势,各有利弊,并非越贵的越好。

  X光平片:

  X射线是用来做常规体检的常规手段,也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对骨头病变诊断效果很好。但做X光检查时性腺、甲状腺等对X射线高度敏感的区域应重点保护。如无必要家属尽量不要陪同病人做X光检查,孕妇、儿童最需警惕X光检查。

  CT:

  一般来说,CT对所有器质性疾病都可以进行检查,尤其对密度差异大的器质性占位病变都能检查出来并做出定性诊断。但最适于CT检查的病是脑部疾病,其中对肿瘤、出血及梗塞等病检查效果最好,其次如肝、脾、胰、肾、前列腺等部位的肿瘤,对乳腺、甲状腺等部位的肿块也能显示并做出诊断;再次则是对胸腔、肺、心腔内的肿块,脊柱、脊髓、盆腔、胆囊、子宫等部位的肿块检查。

  但对于病变太小,尤其小于6毫米的病变,CT则难查出。此外,CT对一些弥漫性炎症及变性病变的检查效果稍差,如对肝炎CT检查无多大价值。

  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强项是对软组织敏感,由于对软组织滑膜、血管、神经、肌肉、肌腱、韧带和透明软骨的分辨率高。做磁共振检查可避免了X光射线的损伤,但价格较贵。[page]

  B超:

  B超比较适用于肝、胆肾、膀胱、子宫、卵巢等多种脏器疾病的诊断。B超已成为临床上检查胆道疾病最常用的方法,可确诊胆囊结石、胆囊炎症、肿瘤、寄生虫等,而且对黄疸病人的鉴别诊断也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

  然而B超也有其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它穿透力弱,对骨骼、空气等很难达到深部,所以对含气性器官,如肺、胃肠等难以探测,对成人颅脑的诊断也较X线、CT逊色。对1厘米左右的肿瘤组织不易发现。

  医学常识话你知

  术前常规

  检查有哪些?

  一般的创伤性手术,在手术前“例牌”要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和凝血四项。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主要反映患者的贫血程度和贫血性质,还可作为是否需要输血的依据之一;白细胞计数增多,是大多数传染病和炎症过程的正常现象;白细胞计数降低,常由氯霉素等药物或x线等放射物质引起。此外血小板计数及出血和凝血时间测定手术前常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尿常规包括尿量、比重、颜色、酸碱反应、尿蛋白、尿糖的检测和显微镜检查等。患者大出血造成失血性休克时医生需根据尿量、尿比重变化来指导补液。

  同时,患者手术前还需要检查心电图、电解质、肾功能、肝功能、血糖等。此外由于手术可能需要输血,要做病毒系列(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检查。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