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诉讼 > 医疗事故诉讼知识 > 法院立案材料病历要几份

法院立案材料病历要几份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9-29 15:18:35 人浏览

导读:

医患纠纷成为大众愈发关注的话题,而医疗事故是发生医患纠纷较大的一个原因之一。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可知,医院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医护人员对治疗有过失或者严重的过错,那么患者很可能会到法院起诉。那么,法院立案材料病历要几份呢?以下由法律快车的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医患纠纷成为大众愈发关注的话题,而医疗事故是发生医患纠纷较大的一个原因之一。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可知,医院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医护人员对治疗有过失或者严重的过错,那么患者很可能会到法院起诉。那么,法院立案材料病历要几份呢?以下由法律快车的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一、法院立案材料病历要几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了提出起诉、自诉的应当提交材料的形式要求:

  1、起诉状,被告是两个人则需要提交三份,法院一份、被告各一份;

  2、证据目录和证据的复印件一份,原件自己保留;

  3、起诉人证件:起诉人、自诉人是自然人的,提交身份证明复印件;起诉人、自诉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提交营业执照或者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书。

  4、起诉人委托了律师的需要律师提交授权委托书和律师事务所出具的函。

  当事人提交的诉状和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人民法院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在指定期限内补正,对在指定期限内没有补正的,应当退回诉状并记录在册,当事人坚持起诉、自诉的,应当裁定或者决定不予受理、不予立案。病历在医患纠纷案件中,一般情况下会以证据的身份出现,因此,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可知,法院立案材料中病历需要两份,一份复印件,一份原件。

  

  二、医疗过错的补偿费用

  如果医疗行为经过医学会鉴定,结论构成医疗事故,则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确定的赔偿标准,具体数额如下:

  (一)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前期治疗费用不能获得赔偿)

  (二)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三)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四)陪护费: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五)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

  (六)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七)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

  (八)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

  (九)交通费: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凭据支付;

  (十)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支付;

  (十一)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

  (十二)参加医疗事故处理的患者近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参照本条例第五十条的有关规定计算,计算费用的人数不超过2人;

  (十三)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的,参加丧葬活动的患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参照本条例第五十条的有关规定计算,计算费用的人数不超过2人。

  三、医疗过错的鉴定费用

  1、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其官方网站公布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重新发布及核发中央管理卫生计生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根据通知,国家卫生计生委所属中华医学会依法对医疗事故争议进行技术鉴定时,向有关单位或个人收取医疗事故鉴定费标准为每例8500元。

  2、收费主体: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收取鉴定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可以收取鉴定费用。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用由医疗机构支付;不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用由提出医疗事故处理申请的一方支付。鉴定费用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以上便是由法律快车整理的关于法院立案材料病历要几份的法律知识。综上所述,病历在医患纠纷案件中,一般情况下会以证据的身份出现,因此,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可知,法院立案材料中病历需要两份,一份复印件,一份原件。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的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