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管理 > 医护人员管理 > 增加诊费,提高医生收入的最佳方案?

增加诊费,提高医生收入的最佳方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3-03 15:20:19 人浏览

导读:

3月26日,多家媒体报道,围绕公立医院的改革,卫生部部长陈竺说,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最终要靠医务人员的服务体现出来,切断“以药养医”的收入渠道后,要通过研究增加诊断费等目前偏低的医生正当劳务费用,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有人对此观点表示赞同,认为该举措有助于

  3月26日,多家媒体报道,围绕公立医院的改革,卫生部部长陈竺说,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最终要靠医务人员的服务体现出来,切断“以药养医”的收入渠道后,要通过研究增加诊断费等目前偏低的医生正当劳务费用,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有人对此观点表示赞同,认为该举措有助于医疗不良风气的彻底扭转。但也有人担心,这种办法可能会让个别医务人员在提高医疗诊断费的旗号下,使更多的收费项目衍生出来。

  正方:给医生应有的待遇

  对于医务工作者,人们关注的常常是医德医风,却很少关心他们的工资收入到底有多少。据了解,北京某三甲医院一位主治医师(工作约5年)岗位工资680元、薪级工资295元、各种补贴1860元,再扣去公积金等项目后,每月可得2537元。福建省某三甲医院的住院医师月工资加补贴约1200元、主治医生1200至1500元、副主任医师1500至2000元、主任医师2000至3000元。与城市的医生们相比,农村地区医生收入更低。医生工作量很大却不能得到应有报酬,“安贫乐医”恐怕就会力不从心。

  在周围同事都成了不良医疗参与者参与分红的时候,廉洁自律者就会被严重孤立。为了生存需要,就是个别医生洁身自好,也无法逃脱现实绳索的捆绑,“好医生”就是这样被现实教“坏”的。

  所以,陈部长说要提高诊疗费,这应该是一个好消息,医生凭借自己的合法劳动,就能得到相对较高的经济收入,医生“经济洼地”状态就能得到及时纠正,医生应该享有的经济尊严就能得到相对提高。特别是这种提高是制度性的,而不再是偷偷摸摸,不好意思,医生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就能得到水涨船高的提升。毕竟,有了相对体面的收入,谁都不会轻易再拿饭碗和无良换取钞票。只要医生形成了积极信仰和认同感,良好的职业操守才有望得到落实。

  亚当·斯密说,在一个社会中,医生和律师的劳动报酬应该比较高,因为我们把健康委托于医生,而把财产(有时甚至是生命和名誉)委托于律师。改变医风不良,仅靠“安贫乐道”的说教是不行的,更要出台行之有效的改革配套措施,政府应加大对以医疗行业的经济支持力度,确保医院履行公益性的“经济底气”,大幅度提高医生的工资待遇,使医生得到一份体面的收入,医疗不良风气的彻底扭转才能指日可待! (雷振岳)

 反方:易导致医疗资源分配不公

  笔者认为,解决医生劳务费用偏低的问题,关键是根据医生医疗水平制定相应的工资标准,而不是提高医疗诊断费。

  提高医疗诊断费,极有可能演变为公开叫卖医疗资源。媒体报道,一些公立医院,置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于不顾,把炒卖专家号看成了商机,从设贵宾卡,收取高额挂号费,发展到与专职出售专家号的公司联手合作,共同炒作专家号,致使专家挂号费步步升高。提高医疗诊断费,将有可能使这种公开叫卖医疗资源合法化,并愈演愈烈。

  还应看到,在提高医疗诊断费的旗号下,极有可能衍生出更多的收费项目。比如不少医院出台的所谓VIP服务。媒体曾报道,去年是奥运年,许多夫妇都想在奥运年生个“奥运宝宝”,这使得本来就紧缺的医疗资源更为紧张,然而,南京一些医院却在此时争相办起了VIP病房。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办理VIP会员卡分1600元和2000元两种。VIP会员可以提前预订300元、500元的单间特需病房。这还不包括医疗费。(2008年7月29日中国青年报)谁有钱谁就可以更多更好地享受公共医疗资源,显然是有失社会公平的。

  在切断“以药养医”以后,面对医生劳务费用偏低,应通过加大公共财政对医院的投入,适当提高医生的工资收入。提高医生诊断费,说到底,更像是“以药养医”的变种,结果还是让患者为提高医生劳务收入买单。这样的改革岂不成了换汤不换药!

  由是观之,切断“以药养医”以后,用提高医生诊断费用,解决医生劳务费用偏低不是一个好办法。退一步说,即使在医生诊断费上体现“优质优价”,对于专家挂号费的确定上,也应优先考虑普通百姓的承受能力,不能定的过高,防止专家挂号沦为“认钱不认人”。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