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适用平等原则、以及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其中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指犯罪行与刑事责任、应承担的刑罚应当相符合。刑法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死刑等等。
刑罚主刑包括了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主刑和附加刑的区别在于两者的性质不同和种类不同。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区别在于法律后果不同、适用对象不同等。
我国主刑包括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其中,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有期徒刑的刑期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剥夺政治权利是由人民法院来决定,根据法律规定,犯罪分子具体被剥夺的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和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是指被判处两年有期徒刑执行缓刑两年。缓刑是对无社会危害性的犯罪分子适用的一种制度。缓刑一般不需要缴纳罚金,缓刑的决定机关是人民法院,由社区矫正单位执行。
驱逐出境的执行一般是收缴被驱逐出境公民持有的准予在我国境内居留的证件,并且其出境的机票车票等费用由其本人负担。一般会在就近的出境口岸事先确定并安排,执行人员监督外国公民登上交通工具离境后才可离开。
主刑是死刑或无期徒刑的,剥夺政治权利一般从判决生效的时候开始计算;主刑是拘役或是有期徒刑的从拘役、有期徒刑执行完毕之日或是假释之日开始计算;主刑是管制的,从管制判决生效之日起和管制同时开始计算。
行为人被剥夺政治权利意味着行为人在此期间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没有言论集会结社等自由的权利、不能担任国家机关职务以及各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职务。
驱逐出境后一般是十年之内不可以再入境中国,根据法律规定,如果是外国人违反国内的治安管理和构成犯罪的会被处以驱逐出境,如果是行为特别恶劣的还可能永久都不可以入境。
驱逐出境适用于不具有中国国籍但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人员,包括外国公民和无国籍公民,还包括对于拥有中国国籍但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人员,即港澳台的中国公民。
主刑的种类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在司法实践当中,无论犯罪分子被判处何种刑事处罚,届时其用人单位都是有权依法解除与犯罪分子之间订立的劳动合同的。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叫犯罪分子,一般对于实施了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或者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是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热门分类
最新知识
最新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