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医疗美容 > 销售价高出成本价40倍 "美白针"真那么神?

销售价高出成本价40倍 "美白针"真那么神?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1-15 14:27:42 人浏览

导读:

“女明星晒不黑的秘密就是美白针,一针打下去全身都可以变白,甚至对身上的疤痕也有淡化效果。”这是台湾女星大s在其新书《美容大王2》中介绍的美容秘诀。然而,记者调查后发现,市场上被吹得神乎其神的“美白针”,根本没有经过任何国家相关部门的认证许可。众多女士的
“女明星晒不黑的秘密就是美白针,一针打下去全身都可以变白,甚至对身上的疤痕也有淡化效果。”这是台湾女星大s在其新书《美容大王2》中介绍的美容秘诀。然而,记者调查后发现,市场上被吹得神乎其神的“美白针”,根本没有经过任何国家相关部门的认证许可。众多女士的跟风追捧,掩盖了它巨大的暴利链。

“美白针”来路不明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美白针”大多数都标注来自国外,但无任何国外与国内批准文号。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卫生部”网站上也均找不到“美白针”作为药品和化妆品的注册备案。

在淘宝网上,记者看到很多类似“大s美白针”的产品,卖家们都声称可增加抵抗力、淡化黑斑、美白肌肤,有些“美白针”还适用于食品中毒的辅助治疗。并称经过多家美容机构及众多影视女星应用,安全可靠,效果显著。

6月16日,记者联系到了一家卖“大s美白针”的店主,店主介绍说:“美白针分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两种:小针780元,小套吊瓶2800元,效果最好的大套吊瓶需4800元。”

当记者问其是否属于药品时,店主回答说:“是药品还是化妆品不重要,效果好就行,不是正规厂家的哪敢生产啊!”而对于该“美白针”的货源,店主只说来自美国。

另外一位店主透露,他们经营的“美白针”是广州逸格(亚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但记者却并未在国家相关部门的网站上查到该公司的任何注册信息。

记者又在一家医药网站上发现了一种叫“redicare生物美白针”的产品,临床用途竟标称:病毒性肝炎、缺血性脑中风、急性心肌梗塞等病症。其销售部的唐经理称,这是一种药品,兼具化妆品的功效。但记者从国家药监局了解到,“美白针”并不在药品之列。

美容院竟与医院“联手”?

在北京市东城区的一家美容美体中心,美容师告诉记者:“"美白针"是女明星晒不黑的法宝,这是不可能的。来我们这儿花很多钱打过针的人,都没有获得想象中的效果。”

记者又来到宣武区一家颇具规模的美容美体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可以提供“大s美白针”,也是分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两种。但是该店的美容师也嘱咐记者说:“广告一般都夸大其词。"美白针"并不是大家想象的,打完之后就会变得"洁白无瑕",只能说会比现在白一些。其实就是一个补充维c、淡化黑色素的作用。我们的"美白针",国产的6800元,进口的则是10000多元。”

当记者表示想要注射“美白针”时,美容师说到:“您需要提前3天和我们预约。我得和医院医师联系。至于会有什么不良反应,到时医师会告诉您,那就不归我们负责了。”“为什么要联系医院?"美白针"是药品吗?”美容师说:“不是药品,但我们和医院有合作,美容院只做敷面之类,注射针剂得找专业医师。”

随后,记者采访了北京的一些医院,医院的答复都是“并未听说或者开展过"美白针"业务”。北京东方医院的一位朱医生表示,她未听说过这样的项目,在有关皮肤疾病的治疗中也没有“美白针”这一提法。

销售价高出成本40倍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美容针”的价格一般从600元-20000元不等。而据多年从事美容行业的程女士透露:市场上便宜的“美容针”,一般一针的价格是几千元,成本仅为售价的20%;要是卖价为20万元的“美容针”,成本价最多5000元,销售价可以达到成本价的40倍!

据介绍,美容院在针剂的销售方面一般都采用两种渠道:一是低价进高价卖出的方法;二是与整形医院分成,赚取介绍费。程女士说:“与整形医院合作的方式,目前来看还算"可取",最可怕的是美容院私自给顾客打“美白针”。他们自认为肌肉注射很简单,不会出问题。其实这种行为不仅违法,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为“美白针”的操作实际上是一种医疗行为,属于医学美容的范畴,操作地点要具备一定的医疗条件,这些都是美容院做不到的。”

程女士举例说:“一般美容院都会向顾客介绍,他们同医院有合作关系,打针和输液的都是医院的医生。看似正规,其实不然。这些所谓的"医生’不是美容院自己的美容师,就是代理商提供的"医师",这些人基本上都没有执业医师证。”

记者从卫生部获悉,根据《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医师未经所在医疗机构批准,不得擅自外出会诊。《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也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使用未经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的,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师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美白针”的货源问题,程女士表示,我国对进口针剂类把关非常严格,怎么可能每家美容院都能拿到这样的进口货品呢?他们推销的“美白针”大多都是套用原有针剂成分,变了个名称,然后作为“美容针”,其实大多数都是三无产品,所以效果也不会很明显。

谁该为“美”负责?

那么价格昂贵的“美白针”其中到底有何成分?据记者调查的几家美容机构的工作人员介绍,“美白针”里大都是抗氧化成分,包括谷胱甘肽、传明酸和维他命c等。

在查阅药监部门数据库之后,记者了解到,谷胱甘肽的常见临床应用有慢性支气管炎、抗氧化抗衰老治疗、心脏血管疾病等;传明酸则是一种促凝血药;含维生素c的注射剂,其作用是用于防治坏血病、慢性铁中毒的治疗等。这三者都并不存在“美白”功效。看来所谓“美白针”,身份的确十分可疑。

江苏省人民医院皮肤科范主任表示,vc加谷胱甘肽的点滴配方在医院中还没听说过,在临床上也没有运用过,他希望爱美女性不要轻信未经临床验证的方法。另外,注射和点滴本身就存在风险,不宜擅自使用。

国家药监局的工作人员指出,目前我国并未批准相关药品类“美白针”剂上市,在美容院所注射的“美白针”不属于医治范围,所以不会按照药品给予批号,也不属于药监的管理范围。[page]

卫生部门的有关人士也表示,目前并未批准化妆品类“美白针”剂上市。根据有关规定,化妆品是指涂擦、喷洒于人体表面部位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特殊用途化妆品是指用于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晒的化妆品。但“美白针”并不属于上述化妆品品种行列,所以也不会按照化妆品来给予批号,不属于卫生部门监管范围。

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对很多美容疗程监管不够,对于美容院的真实美容情况并不了解,所以导致了像“美白针”这样的没有足够科学论据的美容疗法的“盛行”,并处于多个部门监管的真空地带。(据市场报)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