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理论研究 > 劳动争议 > 劳动争议时效是怎么规定的

劳动争议时效是怎么规定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8-12 20:40:19 人浏览

导读:

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对于劳动合同常常会与用人单位发生一些劳动纠纷,就是劳动争议,但是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劳动争议的时效是怎么规定的呢,下面法律快车的小编就为您介绍一下劳动争议的相关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对于劳动合同常常会与用人单位发生一些劳动纠纷,就是劳动争议,但是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劳动争议时效是怎么规定的呢,下面法律快车的小编就为您介绍一下劳动争议的相关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劳动争议时效是怎么规定的

  劳动争议的时效自2008年5月1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由60天延长为一年。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应当在一年内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二、劳动争议的特征

  1、劳动纠纷是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劳动关系当事人,一方为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劳动者主要是指与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和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用人单位是指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及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与劳动者订立了劳动合同的单位。不具有劳动法律关系主体身份者之间所发生的争议,不属于劳动纠纷。如果争议不是发生在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即使争议内容涉及劳动问题,也不构成劳动争议。如,劳动者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力流动发生的争议,劳动者者或用人单位与劳动行政管理中发生的争议,劳动者或用人单位与劳动行政部门在劳动行政管理中发生的争议,劳动者或用人单位与劳动服务主体在劳动服务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等,都不属劳动纠纷。

  2、劳动纠纷的内容涉及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是为实现劳动关系而产生的争议。劳动关系是劳动权利义务关系,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不是为了实现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面发生的争议,就不属于劳动纠纷的范畴。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就业、工资、工时、劳动保护、劳动保险、劳动福利、职业培训、民主管理、奖励惩罚等。

  3、劳动纠纷既可以表现为非对抗性矛盾,也可以表现为对抗性矛盾,而且,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一般情况下,劳动纠表现为非对抗性矛盾,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三、劳动争议的范围包括什么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以上就是劳动争议时效是怎么规定的全部内容,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时,应当在一年内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