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就业 > 就业分析 > 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之我见

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之我见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6-29 21:48:40 人浏览

导读:

近年来,金华市认真探索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的建立,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全面实行就业再就业工程,就业压力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全市就业局势基本保持稳定,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每年缺口在6.1万个左右。二是结构性失业问题短时间内难以解决,劳动

近年来,金华市认真探索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的建立,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全面实行就业再就业工程,就业压力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全市就业局势基本保持稳定,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每年缺口在6.1万个左右。二是结构性失业问题短时间内难以解决,劳动力整体素质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比较突出。三是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需不断完善,失业人员充分就业需求与帮扶机制滞后等矛盾比较突出。针对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问题,笔者在此提出一些个人观点。

一、 建立就业长效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要求为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的建立带来了机遇。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充分就业已成为政府重要的政策目标。改善就业对提高收入水平、推进经济发展、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利、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见。

2、就业服务体系的初步形成为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的建立创造了重要条件。以金华市为例,其就业服务体系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劳动力市场的培育,不断发展并逐步形成体系。具体就是:一是建立了再就业专项资金。二是建立了以市区就业服务机构为窗口的综合性服务场所,提供各项就业服务。三是在市区各街道、社区建立了就业服务基层平台,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四是初步建立完善了就业管理服务信息系统。五是职业指导、创业培训、素质测评等就业服务的新功能不断得到发展,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影响不断扩大。六是政府通过购买培养、购买服务、购买岗位等方法,不断鼓励和引导各类民办培训服务机构参与公益性就业服务。

3、政策的发展为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党和政府从长期战略、短期政策、宏观总量均衡、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就业服务、市场管理制度等等各个方面关注和致力于就业问题的解决,提出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大及其前后的一段时间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就业问题的新政策,在改善劳动力的供、需两方面都作出了努力。

二、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的构成内含

1、岗位开发。促进就业与经济增长在总体上互相促进,确定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并举的发展战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就业岗位增加的双重目标,坚持把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作为促进就业的根本途径。开发就业岗位,关键在于抓住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结合点,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产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做到经济增长点在哪里,就业工作的着力点就放到哪里,再就业扶持政策就兑现到哪里,做到经济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调整改善协调推进。

2、社会保障。在促进就业方面,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具有促进就业的功能。一是通过加快企业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保障的社会一体化,促进就业方式的市场化转型;二是通过扩大 市场总需求、鼓励企业创新和促进区域之间的平衡发展,从而扩大就业容量和降低总体失业率。建立社会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制,使劳动力无论流向任何类型的企业就业,都可以享受相同的社会保障。

3、政策配套。首先,明确财政支持就业政策的基本框架。要综合运用总量性财政支持就业政策和结构性财政支持就业政策,从总体上设计、形成一套多层次、高效、统一的财政支持就业的政策体系。其次,发挥税收调控就业的功能,不断探索完善税收调控空间和限额。再次,解决就业问题要和收入分配政策等有关政策统筹考虑。

4、资金的制度性安排。一要完善筹资机制。财政要逐步增加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支出。同时拓宽新的筹资渠道,多渠道筹集就业和社会保障资金。二要完善财政专户管理制度,完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对各项就业和社会保障资金实行科学、规范预算管理。三要加强对就业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完善现行的各项就业和社会保障资金财务会计制度,对已经出台的新的社会保障项目要及时制订相应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保证社会保障财务会计制度的完善和更新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同步;同时加强财政内部监督机构对社会保障资金财务收支情况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定期的检查监督制度,并配合国家审计部门做好社会保障资金的专项审计,提高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监督管理水平。

5、培训机制。强化失业人员的职业技术培训。树立教育培训为再就业服务的思想,充分利用现有培训设施,对失业人员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转岗转业训练,要针对劳动力市场需要和失业人员实际情况,确定培训内容和方法,突出操作技能、创业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训练,使失业人员能够掌握一至多门的劳动技术和经营本领,提高失业人员再就业能力和整体素质。

6、农村劳动力转移。一要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要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步伐,形成农民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的就业机制。二要加强地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三要建立起自下而上、纵横交织的农民就业服务网络,建立和完善区、镇、村三级劳动就业服务体系,为农民就业提供优质服务,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7、数据统计与预控。设立和调整就业统计指标。设立“实现新增就业人员”的统计指标,代替原“实现新增就业岗位”和“实现净增就业人员”的指标。按照国际标准,把现有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城镇登记失业率”的统计指标调整为“城镇失业人员”和“城镇失业率”的统计。根据需要,也可设立“乡村失业人员”和“乡村失业率”,进而调整为全社会的“失业人员”和“失业率”。

8、就业服务。以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为目标,按照“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工作模式,加快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就业服务体系。

9、失业群体的长效帮扶。一是对于就业困难人员把重点放在政府帮助就业上,然后再走市场调节引导劳动者就业为主体的路子。有关部门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实用性强的免费培训,以提高其素质,适应市场需求。二是建立就业服务协作运行制度。就业管理部门负责搜集失业人员的基本信息,并向各类就业服务机构提出服务要求;各类就业服务机构定期向就业管理部门发送有针对性的服务信息,提供相关服务。三是建立公益性就业项目征集制度。借助社会力量,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当然,促进就业长效机制构成除了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之外,还有许多内容,这都需要我们在上述各个机制基础上不断扩充发展。总体而言,机制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环境支持,政府部门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合力,以共同推动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的建立。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