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就业 > 就业动态 > 创新再就业培训

创新再就业培训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6-30 10:26:03 人浏览

导读:

创新再就业培训黑龙江省就业局吕明秋十六大报告指出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个任务十分艰巨,在我国现有教育条件下,仅仅通过学校教育是无法完成的。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就业培训肩负着神对

创新再就业培训

黑龙江省就业局 吕明秋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个任务十分艰巨,在我国现有教育条件下,仅仅通过学校教育是无法完成的。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就业培训肩负着神对的使命。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再就业培训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通过培训促进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实现培训为就业服务的根本宗旨,使再就业培训工作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毋庸讳言,在以往的再就业工作中,由于对再就业培训工作认识上存在误区,影响了再就业工作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1.重就业轻培训。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要求,政府就业工作的主要责任是促进就业,促进就业的主要手段是发展和完善就业服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关部门往往热衷于直接组织就业,但由于下岗失业人员缺乏技能和经验,不了解市场,在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最后只能再次失业。这样的失败不仅打击了他们再就业的积极性,也损伤了他们的自信心。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有的地方或部门忽视了再就业培训,他们只把是否参加再就业培训作为出中心的条件,政府对再就业培训投入少,宣传也不到位。培训内容和形式单一,有的培训只是走过场,半天时间也算是一次再就业培训。培训内容很多是读读文件,培训后往往不能掌握一技之长。一些培训机构不了解下岗职工想学什么,不考察市场需求,培训的工种总是那几样,课程设置不符合市场需要。

2.只重技能传授,忽视引导和心理教育。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个人在失业以后会有种种心理障碍,焦虑、急躁、自卑、苦闷,甚至绝望,必须会影响他们再就业。他们或自暴自弃,拒绝培训;或不考虑自身情况,好高骛远,盲目择业,而盲目择业极易导致迅速失业。适时地对下岗职工进行就业培训和心理疏导,激活他们自身的动力,转变就业观念,不但可以提高就业成功率,还可以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3.有技能的就不用参加再就业培训了。有一些下岗失业人员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在传统产业中具有相当的优势,他们认为自己有技术,就不用参加再就业培训了。这种单一技能管终身的错误思想导致他们择业时的误区,只找能发挥自己一技之长的工作,忽视了所具有的技能已经落后,难以适应新技术的要求的客观现实。随着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速度的加快,知识经济快速发展,没有一种知识和技术可以受用终身,一次学习用到老、单一技能管终身的思想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由此可见要做好再就业培训工作,必须摒弃旧有的思维模式。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我们应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创新的精神开发和完善再就业培训工作,推动再就业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与时俱进,更新培训观念

(一)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再就业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加入WTO以后,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就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劳动者的素质决定企业的兴衰。而大批的下岗失业人员要想在这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就必须提高素质。所以我们要制定积极的劳动力资源开发战略,认真实施再就业培训工程,构建再就业培训的新机制,把再就业培训作为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和综合技能的重大战略措施来看待,各地要制定长远的培训规划,保持培训的持续性和超前性。

(二)要树立培训就业一体化的思想,强化培训对就业的推动作用。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全国再就业工作会义精神,对再就业培训工作要给予高度重视,构建大培训的网络格局,开展全方位“立体培训”,调动社会多方面力量,利用多种培训资源,形成以劳动部门办的训练中心为主体、技工学校和社会力量办学单位积极参与、工商、税务、工会、妇联、教委等部门大力配合的全方位“立体培训”网络。

(三)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新的就业形势,对再就业培训工作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项工作。现代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正在向十六大提出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的社会”过渡,并将逐步形成终身教育体系。再就业培训也应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这方面的形势教育,让他们认识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岗位的更替转换是必然规律,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掌握先进的技能和创新能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从而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对再就业培训的认识,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开拓进取,创新再就业培训模式

(一)培训思想创新。从应急培训向系统教育转化。转变办学模式,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训就业的良性循环。培训思路要有前瞻性,体现培训效果的潜在作用,做好培训储备。注重培训工作的信息化,开发建立就业培训信息系统,对各种需求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努力发现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就业岗位,科学合理地制定培训计划,有的放矢地搞好再就业培训。

(二)培训内容创新。注重培训内容的更新,结合市场需求,调整培训内容,提高培训层次,增强培训的实用性、针对性、时效性,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1.加强思想素质的培训。培训内容不应是单纯的业务技能培训,还应以素质教育为主,满足下岗失业人员未来发展的需要。思想素质的培训应放在如保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服务观念和创新观念上,使他们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2.加强能力培训。为了适应新经济的变化和要求,应扩大培训内容,除了专业技能培训,还应加强其他能力的培训,如对有学习愿望的年轻的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外语、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技术等多方面的培训、培养复合型人才。

3.要注意培训的时效性。针对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及时调整培训内容。课堂对着市场开,瞄准就业抓培训。敏锐观察市场需求和下岗失业人员的个体需求,及时根据市场变化对培训内容进行调整,合理分配培训资源,使再就业培训工作适应经济发展趋势,满足与市场同步发展的需要。

(三)培训方式创新。要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内容,精心设计和选择培训方式。调动下岗失业人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一是注意研究在岗、在职、边干边学为主的培训方式,处理好学徒式培训与就业准入之间的关系。二是开展分类培训。根据下岗失业人员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培训,提高培训质量。三是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创业培训是促进就业的十分有效的途径,通过创业培训培养一批创业带头人,形成一人创业,带动多人就业的培训、创业、就业三者紧密联系的良性循环机制。

(四)培训方法创新。根据下岗失业人员的不同素质状况,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如讨论式、观摩式、互动式、案例分析式、情景模拟式等。

(五)培训手段创新。要广泛运用各种先进的培训手段和电化教学设备,利用多媒体进行交互学习,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远程培训教育等。

三、求真务实,创新再就业培训机制

一是完善激励机制。实行择优使用和奖惩制度。通过评选,对学习成绩优异、学有所成的学员,可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外,还可考虑在创业资金、就业安置、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

二是完善约束机制。制定培训考核制度,明确领导和部门责任,定期检查考核,并把考核结果同责任者的经济利益挂钩,对培训工作搞得不好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处罚。

三是建立培训效果反馈机制。再就业培训机构要对培训效果跟踪问效,及时得到培训信息的反馈,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价,从而合理地安排培训工作,保证再就业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四是完善监督机制。实行培训质量评估制度,通过对再就业培训的组织形式、教学计划编排、教学方法、手段、措施等方面的监督考察,评估出培训质量的优劣,对不合格的单位和部门要限期整改。

五是完善调节机制。再就业培训机构与劳动力市场紧密联系,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有效地调整培训内容,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满足广大下岗失业人员的需求。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