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就业 > 就业动态 > 惠州国商再就业广场——一条富有特色的再就业之路

惠州国商再就业广场——一条富有特色的再就业之路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6-30 10:20:06 人浏览

导读:

惠州,这个曾在全国就业工作历史上留下值得记忆一页的地方,在全国实施再就业工程的今天,又走出了一条富有南国特色的再就业之路。1997年底,全市共有下岗和失业职工1.27万人,占全市国有集体企业职工总数的5.7%。这个数字较之内地来说,情况没有那么严重,但同样影

惠州,这个曾在全国就业工作历史上留下值得记忆一页的地方,在全国实施再就业工程的今天,又走出了一条富有南国特色的再就业之路。

1997年底,全市共有下岗和失业职工1.27万人,占全市国有集体企业职工总数的5.7%。这个数字较之内地来说,情况没有那么严重,但同样影响了企业深化改革和社会稳定,同样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了涵盖各市县和各有关部门的目标责任制度,拟定了促进再就业的多项优惠政策,积极筹措再就业资金,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对下岗职工的组织引导和职业培训,使再就业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最为典型、最能体现其特色的,是“国商再就业广场”。

思路的形成

“国商再就业广场”是利用闲置的属于富绅服装有限公司等业主的“国商大厦”,建成了2万平方米室内铺位的商场。

惠州劳动部门意识到,下岗职工也是一种资源。闲置不用,既影响下岗职工的生活和社会稳定,又是一种资源浪费。而要开发这种资源,需要另一种资源,即物质资源作载体。那么这种资源在哪里呢?现在买方市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明,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前些年房地产过热形成的闲置物业资产上。

“国商大厦”由著名的富绅服装有限公司等五家业主兴建于1993年,楼高28层,地理位置优越,但由于各种原因闲置五年,商家无力开发。

一边是作为劳动力资源的下岗职工,需要找到与之结合的物质资源,一边是闲置的物业资源,需要找到开发的路子。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产生了,这就是利用“国商大厦”这一闲置的物业资源办柜台式市场,让下岗职工进场搞经营。

协调运作

要把一个好的想法变成现实,需要做的工作是大量的。

首先是要做业主的工作。要让富绅服装公司等5家业主无偿提供场地3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靠行政指令显然不行。劳动部门反复做业主的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向业主说明,支持再就业工程,不仅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职责,对业主来说,也是有利可图的。国商大厦地理位置优越,仅仅因为资金不足难以有效开发,如果让下岗职工进来办市场,可以提高国商大厦的知名度,用当地的话说,可以把这个大厦搞“旺”,从长远看,对大厦的开发是有利的。经过认真的分析,业主们也看到了搞再就业广场会给他们带来实惠。终于,5家业主达成一致意见,将2万平方米的楼层无偿交给劳动局3年,用于开办再就业广场。

第二,要做下岗职工的工作。尽管惠州属于东南沿海地区,商品意识比较浓厚,但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就业观念陈旧的问题。一是不愿放下国有企业职工的架子去干个体,二是对进场经营盈亏与否心里没有底。针对这一情况,劳动局的同志深入到下岗职工中,做说服动员工作,使下岗职工愿意到再就业广场从事个体经营。

第三,要有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有关部门大开绿灯,使下岗职工进场经营的条件十分优越:

——场租3年免收,场内公共设施统一装修,水、电、空调、电话统一配置,维修、保安、卫生等服务统一安排。

——工商、环卫、环保等部门3年内免收相关费用。

——市场内设联合商务中心,包括银行营业处、邮局货物快邮处、火车站24小时收发货。

——市各大报纸、电视台和电台半年内为市场统一免费宣传,场外广场每周免费放映电影两次。

如此优惠的政策,再加上政府和劳动部门的大力宣传和过细工作,国商再就业广场于今年4月13日隆重开业,惠州市市长出席了剪彩仪式并讲了话。

成效显著

“国商再就业广场”开业至今近两个月,运转情况良好,有近千名下岗职工进场营业,还有十几家企业进场批发和推销自己的产品。目前,市场兴旺,白天购物者络绎不绝,入夜,商场内人头攒动,每个下岗职工在这里经营都可以得到可观的收入,可以说温饱有余,部分人发财有望。在此期间,劳动部门在场内设立服务中心,选聘富有企业管理经验的工商管理硕士任主任,由他为下岗职工讲授商业经营方面的知识,提高下岗职工的经营能力。用他们的话说,一方面要把下岗职工推到商品经济的海洋中去,一方面又要教他们学游泳,必要的时候,还要给他们一个救生圈。在劳动部门的精心组织管理下,市场运作井井有条,下岗职工心里十分踏实,也十分满意。

两个月的市场运作情况表明,再就业广场的兴办是成功的:

——政府看到,这个再就业广场不仅解决了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而且成为一个商品集散地,可以把本地的产品推向市场,推向全国各地,成为搞活本地经济的一支生力军。同时市政府的领导们还看到,再就业广场可能成为企业家的摇篮,一些下岗职工经过商品经济的洗礼,其中的一部分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本地未来的企业家,对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劳动部门看到,通过再就业广场这种组织形式,找到了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有效途径。按照这个思路,惠州市的再就业之路越走越宽。

——下岗职工看到,政府是关心他们的,社会也给予了厚爱,只要转变观念,自强自立,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是可以走上致富之路的。

——商厦业主们看到,再就业广场越办越红火,“国商大厦”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对未来的物业开发信心更足了。富绅公司的董事长高兴地说,再就业广场的兴办,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企业也有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动员各方力量支持再就业工程的成功之作。

几点启示

惠州国商再就业广场虽然是一个具体的再就业项目,但是从其设计开发到运作效果,所折射出的道理却可以给人们以启示:

启示之一,就业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搞就业工作就是要努力找到两种资源,并使之相互结合。惠州的例子表明,在没有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时候,现有的物业资源也是可以利用的。

启示之二,搞就业工作不能沿用以往以行政手段为主的作法,而是要走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路子,这就是在调动各个方面积极性的时候,即要讲明扩大就业是社会各方面应尽的职责,又要找到各方面利益的结合点,这样就业工作才能有恒久的支持力,也才能有效地避免以往硬性安置的负作用。

启发之三,再就业工作一定要做实做细。一些地方也建起再就业一条街,但效果不甚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往往与工作不实不细有关系。惠州市国商再就业广场建起以后,做了大量的跟踪服务工作,下岗职工有什么困难都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场内亮度不够,他们就更换照明设施;场外马路上过不来人,他们就想办法增加一个红绿灯,等等。所有这些工作都是具体的,又是非常有效的。国商再就业广场的成功,正是靠这些具体工作累积起来的。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