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保障 > 工资福利 > 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区别是什么

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区别是什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8-23 17:11:09 人浏览

导读: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一切个人收入可分为两大类,即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那么,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区别是什么?想必大家都很想知道吧,接来下将由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一切个人收入可分为两大类,即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那么,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区别是什么?想必大家都很想知道吧,接来下将由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一、什么是非劳动收入

  非劳动收入是指劳动收入以外的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各种收入。主要包括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等。其中,财产性收入是指各种投资收入,如投资所得股份分红、股息,购买国债所得债息,股票市场炒股所得,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以及凭借各种知识产权、土地房产权等所得收入,如技术发明成果、专利折合股份所得分红、商标商誉转让所得收入、稿费之外另付的版税、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房租等等。

  二、什么是劳动收入

  劳动收入是指各类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的各种报酬。这里“各类劳动者”包括在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私营和个体就业人员,乡镇企业就业人员,农村就业人员,其他就业人员,以及私营企业主、雇工的个体户主等。其中,私营企业主和雇工的个体户主也从事社会劳动,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

  三、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区别是什么

  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是从个人、劳动者这个主体和角度说的。是自己创造的,就是自己的劳动收入;不是自己创造的,就是非劳动收入。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是这样:人们所创造的财富、收入,全部归自己占有,而不出现剩余。如果那样,社会就不能前进了。差别在于剩余部分归谁占有,怎么占有,占有多少。这些归别人占有了的,对被占有理要素获得的收入主要是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等。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的收入是一种混合收者主体来说,就是非劳动收入。或者换个说法,在现实社会,人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收入,例如工资、奖金、补贴,职务津贴,农民、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以及知识分子获得的稿酬、版税等等,都是劳动收入;而出租房屋获得的房租(扣除折旧),买股票、入股获得的利润、分红,银行存款获得的利息,以及馈赠、遗产、救济等等,则是凭借资产、凭借身份等,而非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的收入,才称为非劳动收入。 但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还有一个合法和非法的问题。十六大报告讲,“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得到保护”,这是非常正确的,天经地义的。任何社会都应当是这样,否则就没有秩序了,没有稳定发展了。我们国家保护的是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对不合法的收入绝不能保护。例如劳动收入中如果是该扣除的,就不能保护。偷税漏税也不能保护。至于象非法的非劳动收入,如偷盗、抢劫、贪污、收受贿赂、走私贩私等等获得的财物,则不仅不能保护,而且还要坚决打击和取缔。根治腐败,主要就是指治理这种行为。 所以,对收入分配确有一个界定的问题。这个界定,不只是看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更重要的是看合法与不合法。过去我们把非劳动收入等同于“不劳而获”,甚至误认为是非法的。其实,只要合法,该获得的都应获得,都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因为我们的国家是法制国家,我们的社会是法治社会。法制和法治是有差别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是从个人、劳动者这个主体和角度说的。是自己创造的,就是自己的劳动收入;不是自己创造的,就是非劳动收入。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区别是什么的内容,欢迎登陆法律快车官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