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保障 > 工资福利 > 薪酬规划中业绩衡量标准的评价

薪酬规划中业绩衡量标准的评价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6-09 05:51:15 人浏览

导读:

一、以净收益为基础的业绩衡量标准当前,大多数企业的业绩衡量标准都是净收益(包括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回报率等)或净收益加股价指标。这种标准不仅会刺激操纵净收益的动机,而且无法避免其本身的诸多缺陷,这很大程度上缘于并非为衡量价值或业绩而设计的
一、以净收益为基础的业绩衡量标准

当前,大多数企业的业绩衡量标准都是净收益(包括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回报率等)或净收益加股价指标。这种标准不仅会刺激操纵净收益的动机,而且无法避免其本身的诸多缺陷,这很大程度上缘于并非为衡量价值或业绩而设计的会计体系。①净收益对管理者当期努力所带来的经营成果的反映是滞后的,这主要缘于收入的实现原则、费用的配比原则。如当期购货未出售,期末升值并不确认持产收益;当期广告性支出、资本性支出、研究开发性支出等能否带来回报,往往需要经过很多年才能知晓,导致当期经营活动带来的经营成果被滞后反映,甚至被遗漏。②将报酬建立在净收益基础上,管理者更有可能选择将报告收益从未来期间转至当期的会计程序。从机会主义观角度来看,任何人都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管理者也不例外,如果他们的报酬建立在净收益基础上,他们就会为尽量提高净收益增加当期报酬,而采取有损企业长远利益的盈利增长策略。这种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的短期行为包括推迟维修支出、过渡削减研究开发性支出、提前处置设备以实现利得、减少员工培训等,更有甚者违反相关法律、准则和制度的规定,操纵账面利润。管理者作为代理人并不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经营目标,而是片面追求会计利润的最大化以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这一目标的偏离无疑会使代理成本急剧上升,股东财富随之下降。③虽然财务会计反映了借贷成本,但却根本没有体现股东要求的最低风险回报率,其结果是高估会计净收益,导致经常出现其实并未满足最低风险回报的情况,把股东财富浪费在低效率生产能力的扩张上。财务会计对股东权益资金成本的低估,恰恰解释了我国很多国有企业仍在成熟乃至夕阳产业上重复投资的现象,因为这虽不能给股东带来最低风险回报,但却能提高利润并增加管理者的报酬,这种再投资风险是管理者以非经济的扩张形式浪费自由现金流量。有些企业意识到了股权资本会产生成本,进而将报酬与净资产收益率相联系来消除再投资风险,但这同样是错误的,因为管理者能找到其他方法,如多发行债券和回购股票大幅度提高净资产收益率,但这种改善有损害股东利益之嫌。④在净收益与报酬的相关性分析中,众多实证研究显示能用净收益解释的不到4%,净收益与报酬之间的相关性很低,净收益只是众多解释变量中的微弱因素,占相当比重的影响业绩与报酬相关性的还有其他因素,如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企业规模、经济事件和噪声交易等。对于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收益对管理者努力成果的反映能力较强,相关性较低。企业规模越大,相关性越低。经济事件和噪声交易干扰越大,相关性越低。

二、以净收益和股价为基础的业绩衡量标准

因为仅以净收益为基础的业绩衡量标准存在上述不足,进而出现了将净收益和股价共同作为业绩衡量标准。管理者的报酬由三部分构成:年薪、现金奖励和股票奖励。在以净收益为基础发放年薪和现金奖励的同时,给予管理者一定数量的股票期权,将管理者的当期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以股价为业绩衡量标准能发挥如下优势:①在有效市场上,证券价格能迅速地恰当反映所有为公众所知的信息,以股价为业绩衡量标准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管理者的努力成果,股价与管理者的努力程度是正相关的。②一般的股票期权具有长期激励作用,使管理者的决策视野变宽。管理者成为股票持有者后,其目标与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趋于一致。

当然也存在不足:①以股价为业绩衡量标准的有效性取决于资本市场的有效性,证券价格越能迅速地恰当反映所有为公众所知的信息,资本市场越有效。但到目前为止还不存在强式有效的资本市场,即使最发达的美国资本市场,也只是半强有效,因此不能过分依赖股价作为业绩衡量标准。依赖程度取决于资本市场的有效程度,况且各国资本市场的有效程度既是动态的,又难免存在主观判断。②因股价易受经济事件和噪声交易的影响,如果干扰因素太多,业绩与股价的相关性也就较差,既增加了不可控因素和管理风险,又可能因风险过大导致功能失调,使管理者决策视野变窄,从而采取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的短期行为,甚至会产生新的道德风险。③恰当反映股票期权价值,是以股价为业绩衡量标准的关键,目前股票期权价值的确定还存在争议,影响了这一标准的有效性。

将净收益和股价共同作为业绩衡量标准,可以取长补短,企业通过调整两者之间的相对比例控制管理者决策视野的广狭。因为净收益对经济事件和噪声交易相对较不敏感,将净收益和股价一起包含在契约中,要比仅包含股价更为有效。按照布什曼、英杰基克、基姆和萨、费尔萨姆和谢的分析结果,最理想的报酬契约是将净收益和股价共同作为业绩衡量标准。

三、以经济附加值为基础的业绩衡量标准

经济附加值(EVA)作为一个业绩评价的新理念,是税后净收益与资本成本的差额,是一种经济利润。首先,通过EVA衡量系统,对会计准则进行一些调整,以使税后净收益建立在经济利润的基础上。其次,EVA包括对所有资金(股本和债务)的机会成本的明确扣除,资本成本概念使股东和管理者把错误的扩张和兼并视为不经济。EVA是由股东所定义的盈利水平,如果EVA为10%,即表示税后净收益超过资本成本的10%。这一业绩评价体系从盈利性和经营效率两方面指导企业不仅要增加利润,还要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所以,EVA是经济利润,而非传统的会计利润。

它的明显优势体现在:①提高了融资效率,维护了股东权益。②成熟的企业往往能产生显著的现金流量,但多趋向于持有或以过度投资或业务多元化的方式浪费掉。运用EVA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固有的对任何业务、项目和收购进行投资的冲动,尽管它们可能会有盈利,但不足以偿付其资本成本。③进行适当会计调整的EVA与超出投入资本股东价值的溢出有着强统计相关性,后者正是股东价值管理的目标。④EVA的适用范围广,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以及政府机构等都可以采用,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仅定位于上市公司,而我国大量存在的是非上市公司,即使是上市公司,股票价值也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不总能准确反映企业的业绩和股东财富。⑤建立在EVA基础上的激励制度使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取向趋于一致,对经营者的奖励是其为所有者创造的增量价值的一部分,使其像所有者一样思考和行动,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因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最终降低全社会的管理成本,对组织行为也将产生积极影响。[page]

EVA也存在局限性:①仍然基于会计估计值财务导向,应用程序比较复杂,无法适应迅速变化的内外部环境,计算结果对资本成本高度敏感,而资本成本的确定又依赖于历史数据的过去导向。②对会计处理的调整限制了其对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的效用,到底应调整到怎样的程度,存在很大的空间。③EVA采用了绝对数值,不能消除规模差异,即不同规模的企业,EVA不可比。

四、其他业绩衡量标准

1.以净现金流量作为业绩衡量指标。现金流量固然与价值联系最为紧密,是评价项目或投资的良好指标,但它不是一个用于日常管理的好的绩效指标,因为:①在投资初期,现金流量往往是负的,牺牲短期现金流量,追求高投资回报有利于增加股东价值,但却无法判断管理者的当期业绩。②有较高的现金流量并不一定代表良好业绩,可能是缺乏良好的投资机会,或采取了过于保守的投资决策。

2.以企业的市场增加值(MVA)作为业绩衡量指标。MVA是股票市值与累计资本投入之间的差额,反映了资本市场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期。在金额上,MVA=未来EVA的现值。

如果某企业的EVA为0,利润刚好等于投资者期望收益的“保本”状态,那么企业的MVA也将为0。如果未来的EVA增加,则市场预期的MVA也会上升,反之亦然。只有努力实现EVA的持续增长,才能获得MVA的持续增长。但MVA是基于股票价格对企业业绩的评价,如前所述,其评价效果取决于市场的有效程度,这导致利用MVA评价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存在较大偏差,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