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法规 > 劳动法律法规 > 劳动法的配套法规有哪些

劳动法的配套法规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12-13 15:09:00 人浏览

导读:

对于员工来讲,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和知识,劳动法是为了保障自己的个人权益,所以要多了解一些相关的制度和政策,不能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那么劳动法的配套法规有哪些?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

  对于员工来讲,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和知识,劳动法是为了保障自己的个人权益,所以要多了解一些相关的制度和政策,不能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那么劳动法的配套法规有哪些?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

  一、劳动法的配套法规有哪些

  第一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下列纠纷,属于《劳动法》第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

  (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

  (三)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费而发生的纠纷。

  第二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事项不属于劳动争议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分别情况予以处理:

  (一)属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应当受理;

  (二)虽不属于劳动争议案件,但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其他案件,应当依法受理。

  第三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劳动法》第八十二条之规定,以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超过六十日期限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确已超过仲裁申请期限,又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的,依法驳回其诉讼请求。

  第四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申请仲裁的主体不适格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经审查,确属主体不适格的,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

  二、劳动法关于开除员工的规定有哪些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三、劳动法工作时间标准

  根据《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三条的规定,工人每天工作的最长工时为8小时,周最长工时为40小时。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显然,根据标准工时制的规定,工作时间比较固定,且延长工作时间有明确严格的限制条件。

  以上就是关于劳动法的配套法规有哪些的相关介绍,劳动法是为了更好的保障自己的权益,是国家为劳动者制定的相关法律制度,大家平时可以多了解一些相关的政策,对此如果大家还有不明白的,建议大家可以咨询一下法律快车的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