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法动态 > 【地方亮点】三种表情的背后

【地方亮点】三种表情的背后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6-03 10:58:05 人浏览

导读:

——合肥市滨湖新区失地农民就业工作进展顺利本报记者王辉通讯员袁中玫3年时间,一座现代化新城在巢湖之畔拔地而起。曾经的旧房老巷之地,如今已是四通八达的马路、高耸入云的高楼汇聚之所。3年时间,近两万名被征地农民顺利完成从村民向市民的转变。曾经的“土

——合肥市滨湖新区失地农民就业工作进展顺利

本报记者 王辉 通讯员 袁中玫

  3年时间,一座现代化新城在巢湖之畔拔地而起。曾经的旧房老巷之地,如今已是四通八达的马路、高耸入云的高楼汇聚之所。

  3年时间,近两万名被征地农民顺利完成从村民向市民的转变。曾经的“土包子”洗掉泥巴,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个上班族。

  “3年来,我们通过举办被征地农民专场招聘会、技能培训、支持创业等办法,使80%以上的处于就业年龄段的失地农民实现稳定就业和灵活就业,为滨湖功能区的快速建设与和谐稳定贡献了一份力量。”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劳动保障局局长黄家武告诉记者。

  愁——失地之后怎么过

  合肥市滨湖新区,是合肥市于2006年年底沿巢湖而建的行政办公中心、商务文化会展中心和省级休闲旅游基地,也是合肥形象的集中展示区。它的建设,将对合肥经济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伴随新区建设的是大量被征地农民的出现。据了解,截至目前,滨湖新区征地拆迁涉及12个村(居),被征地农民高达19617人。

  土地是农民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对于祖祖辈辈都在土里刨食的农民来说,失去土地无异于命根子被斩断。“得知家里的10多亩地都要被征用后,我和爱人特别难受。”原包河区烟墩镇新年村村民王爱华告诉记者。在此之前,38岁的她和爱人精心伺弄了数亩蘑菇,虽然很累,小日子却过得有滋有味。耕地将被征用的消息一下子打破了他们生活的平静。“地要被征用,蘑菇大棚当然也要拆掉,一家人以后靠啥吃饭?”面对严重的损失和迷茫的未来,王爱华和丈夫常常彻夜难眠。

  就在王爱华和很多村民发愁时,包河区滨湖功能区、烟墩街道的劳动保障工作者也在思考。“虽然失地农民能够获得较高的补偿金,但如果没有就业带来的稳定收入作为支撑,他们也很容易陷入贫困。”滨湖功能区社保所所长张祥回忆道。意义还不止于此,“就业问题的解决,还是化解征地导致的矛盾,使拆迁和新区建设快速推进的重要引擎。”意义的确重大,但问题解决难度同样很大,“失地农民人数太多,短时间内解决压力太大。”张祥说。更让人感觉头疼的是,失地农民中,很多是文化水平较低、技能欠缺的“4050”人员,“他们就业能力差,家庭负担重,对工作地点要求高,安置起来难度很大。”

  惊——岗位送到咱身边

  “喜报——滨湖家园社区居民们:为了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提高家政服务的技能和服务质量,9月8日前后,滨湖家园社区居委与省妇联将联合在社区举办首期就业培训班……培训结束后,有就业愿望且体检合格者,全部免费推荐工作。”

  就在王爱华在租住的房屋里为失地后的工作和生活继续发愁时,这样一张喜报贴到了她的家门口。“反正不收钱,试一下吧。”带着这样的想法,王爱华报了名。待到走进培训班,她不禁吃了一惊:“没想到学习的人那么多,一个屋里坐得满满的。”

  据了解,为增强被征地农民就业能力,滨湖功能区根据辖区内企业需要,先后组织了12次类似培训,培训项目包括电器维修、电脑使用、烹饪技术等多种,1764名失地农民先后受益。

  技能培训让失地农民就业能力快速提升,史岗村拆迁农民,42岁的李春霞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后,不仅顺利拿到了家政服务员工作资格证书,还在结业那天得到了一份工作。“这么快就找到了工作,真的没想到。”

  不仅如此,包河区劳动保障局还联合烟墩街道、滨湖功能区连续组织了5场被征地农民专场招聘会,共吸引400家单位入场,提供就业岗位1万多个。同时,引来两万余名被征地农民进场求职,达成就业意向者3000多人。

  此外,滨湖功能区还把规范市场管理与解决被征地农民就业问题结合起来。“在市场摊位的分配上,我们选择了向被征地农民倾斜。”滨湖功能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理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郜志华说。通过这一办法,滨湖新区的两个集中市场摊点和一个“民工之家”的320多个摊位已全部分配给了被征地农民,使900余名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喜——工作生活两不误

  在积极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同时,滨湖新区劳动保障工作者还根据失地农民需要,大力挖掘社区就业岗位,使失地农民尽可能实现就地就近就业。“为了让大家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我们安排了120名被征地农民从事社区道路保洁工作,推荐了150名人员从事物业管理工作,同时介绍了400多名被征地农民从事道路绿化工作。”与此同时,滨湖新区社保所还通过和辖区内企业联系,促使企业采取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被征地农民’的政策。“我们先后向玖玖隆集团,百大合家福等辖区内单位推荐了800多名失地农民,使320多人实现就业。”张祥说。

  家门口就业让一个个被征地农民实现了工作生活两不误。“现在我从家里到单位走路只需要几分钟。”如今,已是建兴物业公司监控员的王爱华提起自己的工作就兴奋不已,“工作一点都不忙,家里的事一点都不会耽误。”

  “就地就近就业,让失地农民对新生活区有了较强的归属感,不仅使自身就业问题得到了解决,还有效解决了家庭问题,大家既孝敬了老的,又照顾了小的。”滨湖家园社区党支部书记毛红的表述形象生动。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