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合同知识 > 劳动合同书 > 个人劳动合同怎么写

个人劳动合同怎么写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6-30 14:30:40 人浏览

导读:

劳动者在进入工作单位的时候,需要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以此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在工作中产生纠纷无法协商完成的话,在进行劳动仲裁的时候,劳动合同就是我们维权的凭证之一,可见劳动合同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都不知道要怎么来写,那么个人劳动合同怎么写?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就为您解答这个疑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劳动者在进入工作单位的时候,需要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以此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在工作中产生纠纷无法协商完成的话,在进行劳动仲裁的时候,劳动合同就是我们维权的凭证之一,可见劳动合同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都不知道要怎么来写,那么个人劳动合同怎么写?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就为您解答这个疑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个人劳动合同怎么写

  个人劳动合同的书写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二、个人劳动合同丢失怎么办

  个人劳动合同丢失可以向公司提出申请,再签订一份和原来一样的劳动合同,把遗失情况口头告诉人事部就可以了。

  《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劳动合同的主体

  劳动合同的主体即劳动法律关系当事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的主体与其他合同关系的主体不同:

  其一,劳动合同的主体是由法律规定的具有特定性,不具有法律资格的公民与不具有用工权的组织不能签订劳动合同;

  其二,劳动合同签订后,其主体之间具有行政隶属性,劳动者必须依法服从用人单位的行政管理。

  1、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象。按照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改革要求,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对象包括:新招用的劳动者、原有的固定工以及原固定工身份的特殊人员。所谓原固定工身份的特殊人员,是指根据劳动部关于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的通知和贯彻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的以下人员:

  ①存在着劳动关系而没能履行劳动义务的特殊人员。例如,用人单位的“富余人员、放长假”的职工,长期被外单位借用的人员、带薪上学人员,请长期病假人员、停薪留职人员,被派到合资、参股单位人员;

  ②企业、事业单位的中共党委书记、厂长或经理、工会主席等。

  2、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需要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包括:中国境内的企业法人,个体、合伙制非法人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特殊类型经济组织,如租赁经营(生产)、承包经营(生产)的企业等等。

  三、个人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

  我国法律规定劳动者个人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但是这并不代表劳动者就可以单方面随意解除。劳动者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即时解除的情形和预告解除的情形。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的种种情形)第一款规定的情形(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个人劳动合同怎么写等知识,由此可见,个人劳动合同在写的时候要符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包含的内容用人单位名称、劳动者姓名等基本信息,同时还要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各类事项做出约定。有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的相关律师,他们会为你做出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