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用人单位 > 工资福利制度 > 长挖厂岗位技能工资制运作系统

长挖厂岗位技能工资制运作系统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6-28 10:50:41 人浏览

导读:

长江挖掘出厂(长挖厂)在岗位技能工资制试点过程中结合厂情况、产品结构、工艺特点、生产技术条件,从系统的整体功能目标出发,综合考虑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解决最佳协调,按系统工程方法要求,建立了长挖厂岗位技能工资运作系统方案(见下图)。执行

长江挖掘出厂(长挖厂)在岗位技能工资制试点过程中结合厂情况、产品结构、工艺特点、生产技术条件,从系统的整体功能目标出发,综合考虑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解决最佳协调,按系统工程方法要求,建立了长挖厂岗位技能工资运作系统方案(见下图)。执行结果收效甚佳,受到了广大职工与基层领导的支持与欢迎,也得到同行的承认,工厂生产达到了平稳持续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为加速企业现代化管理,加深改革开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岗位技能工资制的推行和应用中,运用了可借鉴的现代化管理原理,具体实施方法有所创新,并有某些独到之处。

一、长挖厂岗位技能工资制运行的特点

1.简化了劳动测评的过程,操作容易,准确可靠,省时省力。我们把劳动测评的方法调整为岗位技能工资运行系统的分解和组合,是对该系统结构的总体构思、层次关系和工业功能协调的分析和综合。纵向和横向采取以专家评估为主,科学技能测评为辅的方法进行。纵向采用系统法层层展开,横向采用矩阵图法打出同类项。这样缩短了评价时间,提高了动作系统的准确性,节省了大量人力、财力。所谓纵向评估是指基层单位按不同岗位在单位内部评价分类和排序,横向评估是厂聘请专家对各基层单位典型岗位进行评价分类和排序。然后由厂部综合相关因素,对全厂所有岗位分清类和排序,处理好各类人员之间的岗位交叉,并依此切块分条确定每个岗位的档次系数。半年工作仅用了三月即完成。

@16001.gif

2.劳动测评的难点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一般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他们对劳动测评结果敏感,反应快,处理不好极易发生矛盾集中或激化,甚至产生恶果。为了更好的处理好干部内部不同类型之间的分类和排序平衡关系,我们经过统计分析、类推比较、纵横协调优化、决策,提出了“干部职位的划分与管理暂行办法”。将干部的岗位合理地科学地分类和排序,拉开档次。厂部确定各基层单位的各职位职数和档次系数,由各基层单位领导参考岗位评价结果,确定本单位每个干部的职位。把干部职位分类和排序分解到基层,有利于干部的管理与聘用制,使干部管理与干部使用真正引入竞争机制,妥善处理了干部的职位与个人资历和职称的关系,起到了调动积极性和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促进作用。

3.在岗位技能工资制试点的第二阶段即考核考试工作中,我们制定了多种内容,灵活多样的考试考核方法。尽可能的通过考试考核的各种手段,把劳动者的潜在劳动能力和现实的劳动成果充分的反映出来,解决了考试考核中多种变化因素难以确定的困难,提出了一系列评分标准和评分办法,尽量达到量化,具有说理性与科学性。

4.由等级工资制向技能工资制的平稳过渡中,我们运用了“综合因素系数法”的数学公式,计算职代的工资新增量。其办法简易可行,科学合理,透明度大,效果较佳,出现了几年来调资工作中少有的稳定局面,而且对每个人都有促进,都有压力,绝大多数职工是满意的。尤其是生产一线苦、脏、累、险难岗位和科技人员增资较多,人心稳定。

5.为了吸引人才,稳定大中专业毕业生,我们在入厂的起点工资比有了较大突破;对新工人在高岗上的岗位工资实行分步到位过渡措施,使近几年入厂的新工人不发生大的矛盾。

二、实施岗位技能工资制运行办法

1.平稳过渡

首先我们设计了长挖厂的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标准。岗位工资最低为30元,最高为125元,共25级。技能工资最低为58元,最高工人为234元,干部为365地。工人分18级,干部分26级。

过渡办法:

(1)个人的原标准工资加上个人增资额,再加上应进入标准工资的几项补贴,构成了新了个人标准工资。

(2)以个人的岗位系数对应个人的岗位工资标准,依次对应后的岗位工资等级即是个人岗位工资。

(3)技能工资是新的个人标准工资,减去个人岗位工资后的余额。技能工资暂不纳入标准,进行非标管理。

(4)新参加工作的人员使用过渡岗位工资标准。高岗位工资标准做到四年后达标。

(5)干部与工人按职位和工种均设有技能工资的最高控制标准,超过标准的部分,转入个人效益工资部分,不计入档案。

(6)岗位发生变化后,岗位随之发生变化,其增减量由技能工资进行调节。

(7)男职工50岁以上,女职工40岁以上,岗位发生变化后标准工资总量不减少。

2.介人的增资额计算办法

为了较合理的分配每年的新增效益工资,我厂运用了劳动评价确定的岗位系数和考试的成绩,对每个职工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及业绩表现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因而引出了综合因素系数法计算公式做为个人增资量的计算办法:

M=H·[(a+b).d+e]·g(元/人)

式中:M——个人增资额(元)

a——个人的岗位系数,1~2.3之间

b——个人的专业职称系数,0.05~0.25之间。

d——业绩能力系数0~1.3之间

e——厂龄系数0.03~0.24之间

g——出勤率系数0~1之间

H——当年效益增资基数(元)

综合因素系数法的公式具有如下优点:

(1)该试虽a与b值相对较高,从企业整体上体现了按劳分配,在运作上体现了岗位劳动差别和业绩能力差别,对计算结果起主导作用。

(2)专业职称与厂龄系数只是辅助作用,这两个系数也是个人能力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列入公式中比较合理。

(3)虽然系数较多但使用与运算比较简单,在该式中除了业绩能力系数外其余的均为透明的常数。一理业绩能力系数确定下来,便得出结果。

(4)当年效益增资基数根据企业和国家政策可以自行结合实际情况决定,增强了自我约制灵活运用的能力。

(5)便于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进行日常和工资晋升的管理。将有关数据输入计算机后使用方便、准确迅速。

3、运用综合因素系数法增资后的情况分析

见表

(1)最低增资按5元,最高增资按30元,这两种情况均为少数人,高低之间差五倍,体现了分配差别。

(2)在不增资的人数中主要是不属增资范围的人数约占90%,这些人是近两年内进厂的新职工。真正不增资是长期休息、受处分和考试考核不及格的等岗、试岗人员。这些人约占职工总数的1%。

(3)增资15元以下的职工约占职工总数三分之一,他们大部分是属于三线服务的工作,文化技术水平低年老体弱和难以安置的女性,他们少增资也是应该的。

(4)工人与干部的大多数人增资15~20元之间,体现了稳定大多数职工的目的。

(5)增资20元以上的职工中,工人主要是那些有劳动定额考核、条件艰苦的一线生产工人的骨干;干部中示含118名中层以及领导干部,而主人是各类高级职称有78人,中级职称328人及工段长的各类管理骨干。体现了向部门工作骨干倾斜,大多数职工反映,这些差别合理,能够接受。

三、应用推行岗位技能工资,搞活了企业内部分配,取得了以下效果:

1.将劳动测评后确定的岗位系数做为核算各单位月综合奖金系数,使月奖金水平拉开了分配差距,使奖金分配像工资那样进行倾斜,调动了大多数人的积极性。

2.增资运用了综合因素系数法,使一、二、三线工人的收入比例拉开了差距,三者之间的比例为2.4:1.4:1,直接生产工人较上年同期增收20%,最高达33%,辅助工人降低10%,最多降低14%,服务性工人最多降低27%;一般干部略低于上年同期水平,而经营与技术骨干较上年同期增长32%。,由于上述方法的实施,工厂的人员流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工厂干部的学习热情高,积极进取,争创业绩。1992年我厂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与上缴税利总额均比去年同期增长26%、43.02%、20.64%、20.41%,创建厂以来的同期最好水平。

3.综合因素系数法比等级法在工进节约上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根据JB/Z221—84《机械工业标准经济效果评价原则和计算方法》标准工时节约栏中“降低工时定额的节约计算公式:

Jg1=Qg1(eg0—ej1).Fg1

式中Jg1——制造工时费年节约元/年

Qg1——岗位技能工资制实施的年产量

eg0.eg1前后的工时定额,小时/台

Fg1实施前后的工时费:元/小时

eg0=11148小时/台(91年实际结算工时)]

eg1=9472小时/台(92年实际结算工时)——

Fg1=5元/小时

Qg1=177台(92年含产量)代入上式

Jg1=148.32万元/年

按系列产品大、中、小产品当量产量221台计算,年创价值185.20万元/年。

同时全员劳动生产率由去年22323元增长到今年27598元,增长23.52%,人均创税利比去年增加17.40%,而且在其他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果。企业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企业工资改革成功启示录1997年8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