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工伤保险 > 工伤新知 > 志愿者服务受伤也属于工伤

志愿者服务受伤也属于工伤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6-22 07:33:06 人浏览

导读:

核心内容: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但是留下伤怎么办?房山法院法官认为,志愿者参加公益活动受伤,应该享受工伤待遇。李某是某搜救队队员,在一次进山寻找迷路驴友的搜救中不慎摔伤,花去医疗费近两万元,他向搜救队申请工伤赔偿时遭到拒绝,最终只能自己承担费用。类似

  核心内容: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但是留下“伤”怎么办?房山法院法官认为,志愿者参加公益活动受伤,应该享受工伤待遇

  李某是某搜救队队员,在一次进山寻找迷路驴友的搜救中不慎摔伤,花去医疗费近两万元,他向搜救队申请工伤赔偿时遭到拒绝,最终只能自己承担费用。

  类似这种参加公益活动负伤发生纠纷的案例近期多发,法官认为,这一现象表明我国公益组织还不够规范,公益活动风险过大,例如,公益组织不与志愿者、服务对象签订正式的服务协议,怠于为志愿者购买保险以及提供安全、医疗卫生保障等。

  法官建议

  本市志愿者条例应该把为志愿者缴纳保险作为强制条款写入条例,而且应该明确志愿服务过程中受伤应视同工伤。“只有充分保护志愿者权益,才有可能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参加到公益事业中去。”

  法官解释

  志愿者参与公益服务活动,虽然不会与相关组织产生劳动合同关系,不符合工伤认定前提,但我国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了例外条例,即“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视同工伤”。因此,志愿者有权享受工伤待遇。

  此外,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关于“帮工人”的规定,志愿者遭遇人身伤害,也可以要求公益组织赔偿。司法解释规定“工人因帮工活动遭受人身损害的,被帮工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不承担赔偿责任,可以在受益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我国志愿活动,大多是由相关单位、组织发起的,所以其有义务对“帮工”性质的志愿者承担赔偿义务。

  “无论‘工伤’还是‘赔偿’,说到底,是法律对于志愿者角色定位的问题,而我国目前还没有特别明确志愿者的社会属性。”法官说。

  法官还提出,志愿者和服务对象之间侵害的问题,也应进一步明晰权责,例如服务对象在接受志愿者服务过程中,造成志愿者损害,应当自行承担民事责任。公益组织应当支持并帮助受损的志愿者向相关服务对象追偿损失。而当志愿者伤害了服务对象时,公益组织应该是第一责任人,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但是,公益组织进行赔偿后,有权向故意或有重大过失的志愿者追偿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