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来媳医疗保险账户能否注销?

更新时间:2023-11-26 17:11:24人浏览
问题描述:
上海外来媳医疗保险账户能否注销?
6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高昆伦律师 咨询我
服务地区-上海上海·电话-189-1770-8681
可以。在所在地市民服务中心可以办理,在人社局窗口直接可以消掉省内异地卡,然后重新启用新卡。 按照《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接接续暂行办法》,需要办理医保关系转移,这样才能注销。否则医保缴费数据将会丢失。 同时,不缴费,医保卡自动暂停,不享受医保待遇;中途中断,没有缴费的,医保卡也暂停,不享受医保待遇。
2023-11-25 09:28:02
石健伟律师 咨询我
服务地区-上海上海·电话-181-1710-9600
可以。在所在地市民服务中心可以办理,在人社局窗口直接可以消掉省内异地卡,然后重新启用新卡
2023-11-25 20:11:28
张建生律师 咨询我
服务地区-上海上海·电话-133-1178-3016
何种医疗保险?基本不需要注销,不参加相关待遇也就没有了。
2023-11-24 17:16:18
上海九转律所律师 咨询我
服务地区-上海上海·电话-183-2158-2603
上海外来媳医疗保险账户能注销
2023-11-26 17:11:24
上海富誉律所律师 咨询我
服务地区-上海上海·电话-400-9982-275
你好,可以说一下具体原因
2023-11-25 10:29:52
九泽律所律师 咨询我
服务地区-上海上海·电话-180-1855-3790
医疗保险问题请详细说明
2023-11-24 17:38:52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医疗保险报销政策
医疗保险报销政策
医疗保险报销政策范围有:1、门诊、急诊的医疗费用;2、到定点零售药店购药的费用;3、急诊抢救留观并收入住院治疗的,其住院前留观7日内的医疗费用;4、恶性肿瘤放射
劳动法
人浏览
住院医保报销是出院的时候直接报销还是?
住院医保报销是出院的时候直接报销还是?
住院医保报销是出院的时候直接报销的。出院时到医院住院收费处办理出院费用结算,带着住院单据、收费单据、参保的医保卡和身份证
劳动法
人浏览
门诊医疗保险可报范围有哪些
门诊医疗保险可报范围有哪些
医保的报销费用范围包括门诊、住院、大病三部分。大部分地区的医疗保险都可以报销参保人的门诊医疗费用,不过报销比例、支付...
医疗保险
人浏览
基本医疗保险出差患病的医疗费报销?
基本医疗保险出差患病的医疗费报销?
答:因公外出人员的就医,一般来说,在非急诊的情况下,应先与其参保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取得联系。住院治疗产生的费用先由本人垫付,然后由单位报销。北京市的规定,参保人
医疗保险
人浏览
出院后医保报销期限
出院后医保报销期限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出院时候办理医保报销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是在出院10日内办理报销手续。但是不同城市报销时间限制是不同的
行政诉讼
人浏览
医保报销比例
医保报销比例
医疗保险是我国基础的社会保障政策之一,为我国居民的健康提供基本的保障,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会买医保,下面给大家提供医保报销比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医保报销比例具
医疗事故
人浏览
老人财产分配官司受理后多长时间才能宣判
老人财产分配官司受理后多长时间才能宣判
受理老人财产分配官司后一般三至六个月宣判。如果人民法院是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一般需要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宣判,若是有特殊情况导致延长了的,就可能会超过六个月;如
民事案由
人浏览
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不能同时使用。发生工伤的,需要先到劳动部门进行工伤认定。根据工伤认定的结果要求单位按照工伤条例赔偿损失。如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公司搬迁后,为确保五险一金的连续性,您首先需要了解五险一金的转移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无论是本省市内还是跨省市换工作,五险一金关系都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到给你发放失业保险金的社保经办机构去办理,带身份证、失业证、劳动合同去申报一下,他们会为你办理停发。根据失业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您好,具体可以为您详细计算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您好,建议咨询联系社保部门沟通解决。
全部1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您好,可以直接电话咨询上海公积金管理部门沟通解决。
全部7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儿童医保可由儿童的父母或者户主携带户口本、身份证、儿童的出生证明等材料去当地的社保经办机构办理。经审查通过的,可以予以登记医保,发给医保卡。之后由其父母或者其他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可以向民政部门进行申请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