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 > 知识产权保护 > 企业名称权保护 > 重庆企业“走出去” 专利来护航

重庆企业“走出去” 专利来护航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5-13 02:25:23 人浏览

导读:

“如果你想在欧洲扩大业务,首先就要问你自己:我的专利技术是否应该提前进入这个市场,并且受到保护?”“在欧洲专利局申请专利,一旦获得授权,就自然在38个成员国和延伸国中指定的国家生效,这样就能拥有不同国家的专利。”……11月29日,在“渝新欧”国际贸易大

  “如果你想在欧洲扩大业务,首先就要问你自己:我的专利技术是否应该提前进入这个市场,并且受到保护?”

  “在欧洲专利局申请专利,一旦获得授权,就自然在38个成员国和延伸国中指定的国家生效,这样就能拥有不同国家的专利。”

  ……

  11月29日,在“渝新欧”国际贸易大通道知识产权护航行动欧洲专利制度圆桌会上,就如何更好地“走出去”,欧洲专利局局长伯努瓦·巴迪斯戴利给渝企上了生动的一课。

  欧专局局长与中国企业代表坐在一张桌子上直接对话,这还是有史以来头一次。

  “我看好重庆。”巴迪斯戴利说,“渝新欧”铁路,起点在重庆,终点在欧洲,这条高速路上跑的不仅是物流,还有技术,其核心就是知识产权。随着“渝新欧”贸易大通道的形成,相信将有更多重庆企业会主动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到欧洲去申请专利。

  无独有偶。近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传出消息,正式同意我市设立“国家云计算知识产权(重庆)试验区”。从明年1月1日起,开展为期3年的试验,为云计算产业发展提供知识产权支撑和服务。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为发展云计算产业的“云端计划”提供知识产权服务,更重要的是,还要打造一朵“专利云”,通过提供全球专利信息服务,帮助“走出去”的渝企更好地在世界范围进行专利申请和维权,提升核心竞争力。

  “专利云”的打造,与这一背景紧密相关——

  日前,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称,11月份,中国外贸出口达1744.6亿美元,出口增速连续4个月下滑。而重庆,出口增速却逆势猛增,连续4个月蝉联全国第一。

  在重庆对外开放水平越来越高,国际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渝企“走出去”步子迈得越来越大的今天,到海外申请专利已经显得相当紧迫而必要。

  世界500强主动上门要求合作 在海外有了专利,就有了谈判“底气”

  今年4月,德国博世(BOSCH)澳大利亚有限公司的技术考察团来到重庆。

  他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来考察重庆三温暖电气公司的五星级冷凝式燃气热水器生产线。考察后,博世与三温暖签约:不仅订购价值600万美元,由三温暖自主研发、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五星级冷凝式燃气热水器,还要求三温暖帮助博世澳大利亚有限公司进行产品技术改良。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博世以创新尖端技术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闻名于世。它为何会看上重庆的一家中小企业,主动找上门要求合作呢?

  三温暖副董事长罗霞一语道破天机:“那是因为三温暖手中握着20多件中国国家专利,还申请了3件澳大利亚专利。别的企业要用这些核心技术,必须经过我们的许可。这让我们在和世界500强对话时也有了底气,甚至还可以讨价还价。”

  通过向海外输出专利,从而在国际市场上成功保护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的渝企,并不止三温暖一家。

  研发生产大型超声治疗医疗设备的重庆海扶(HIFU)技术有限公司,目前已经在13个国家及地区获得国外发明专利授权78件。海扶产品先后出口到英、日、韩、法等13个国家及地区,每年出口贸易额约1000万元人民币。

  重庆隆鑫集团在欧美国家及地区拥有授权专利60件,有此“护航”,他们和德国宝马公司、美国康明斯和霍尼韦尔等多家大型跨国企业都开展了合作。

  来自市知识产权局的数据表明,目前,除了在南极洲以外,渝企在各大洲都有申请并授权专利;自2001年以来,渝企通过PCT(即《专利合作条约》)向海外申请专利年平均增长率约27%。

  被“请”到美国的渝企最终被赶了出来 没有海外专利,渝企曾饱尝苦果

  尽管如此,渝企在海外申请专利的“战绩”却不容乐观。

  圆桌会上,巴迪斯戴利透露的一组数据让人警醒——

  去年,欧洲专利局收到来自中国的专利申请共12000件,其中重庆只有区区12件!

  因为在海外没有专利,原本被“请”去的重庆蓝硕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最后却硬生生地被赶出了美国。回忆起这段遭遇,蓝硕光电董事长朱杰用了四个字来形容:“不堪回首!”

  2005年,蓝硕光电开始在国内生产销售激光测距仪,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发展势头很好。2007年底,一家美国企业找上门来,订下每年几十万具的大单,要把这种产品销到美国去。

  由于价格比美国市场上其他同类产品便宜1/3以上,仅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蓝硕光电的产品就占据了美国市场10%的份额。

  然而好景不长。2009年,一家销售同类产品的美国公司以“侵犯知识产权”为由,将蓝硕光电告上了法庭。

  在美国公司提出诉讼后,蓝硕光电在美国也提交了专利申请,但为时已晚。

  由于国外维权费用相当高,还没到庭审阶段,蓝硕光电就已花了400多万元人民币。整个官司打下来,大概要花1000多万元。这对本来规模就不大的企业来说,实在不堪重负。

  2009年底,蓝硕光电的激光测距仪全部撤出了美国市场。

  “原来美国那一张订单,就相当于我们现在全年的销售量。”说到公司退出美国的惨重损失,朱杰心痛不已——尽管现在产品还在欧洲、大洋洲、非洲、亚洲等市场上销售,但一年总销量加起来才只有几万具。

  力帆集团也吃过在海外没有专利的大亏。

  那是在2002年,力帆花上千万元研发出一款新摩托车,投放到越南市场后,立即就接到6000辆的订单。然而,由于个别配件与日本雅马哈在越南申请的专利相仿,力帆最后不得不“忍痛割爱”,放弃了这款新车在越南市场的投放。

  “绝大部分走出去的渝企都没有海外专利,这让他们尝过不少苦果。”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袁杰坦言,目前,在海外进行布局专利的中国企业数量微乎其微,连总量的1%都达不到,渝企则更少。据统计,自2001年以来,渝企通过PCT向海外申请的专利累计仅300余件,而且“质量”普遍不高,大部分是外观设计,发明专利非常少。这导致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相反,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企业,每年除了在本国申请专利外,还会拿出约10%的专利再到中国等其他国家申请专利,进行全球专利布局,而且常常是采取“产品未动,专利先行”的战略。

  海外专利缘何少? 眼光不长远,申请“高门槛”,花了“冤枉钱”

  既然企业在海外有无专利待遇完全不同,那为何不去积极申请? [page]

  “申请海外专利费用太高了!像我们要在欧洲申请50件专利,从申请到授权前前后后大概要花1750万元,我觉得这完全是个‘天价’。”隆鑫集团知识产权部部长刘成果如是说。

  “内燃机机内净化技术”是隆鑫集团的核心专利技术,考虑到公司每年出口欧洲的贸易额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最近,他们准备通过PCT在欧洲申请50件专利,形成一个巨大的专利群,对产品加以保护。

  可是,当欧洲专利代理机构向他们报价时,刘成果一下被震住了。“费用这么高,要是申请时间延长,每年还要缴纳专利维持费,企业怎么承受得起?”

  袁杰分析认为,渝企在海外申请专利的量不大,一方面与不少企业的眼光不够长远有关。他们往往只是在国内申请了核心技术专利,却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还会接到国外的订单,把生意做到国外去,等到那一天来临时,再想起来要保护自己的产品,则可能已经晚了。

  另一方面,也的确与海外申请的“高门槛”有关。这其中,不乏有企业因不了解国外知识产权的“游戏规则”,而花了一些“冤枉钱”。如由于代理机构找得不对,“战线”被拉长,不得不交纳专利维持费等额外费用;由于获取的专利信息不全,企业不知道哪些已经申请了专利,只是埋着头盲目申请,最后被专利局“无效”打回,白忙一场……

  由合作伙伴代为申请海外专利 渝企被迫走上“曲线救国”道路

  在海外申请专利面临诸多困难时,为了让自己的产品走出去,有渝企不得不走上了“曲线救国”的道路。

  2009年,南岸区一家医药企业打算在英国申请专利,但鉴于对当地专利制度不了解,经费也紧张,于是采取了一种“折中”办法——和英国本土销售合作伙伴联手,由对方代为申请,条件是:这件专利在英国属于两方共有。

  “明明是自己的专利,不得不舍去一半,当然心有不甘。可这总比不申请要强,至少出让一半的专利权,保住了整个英国市场。”袁杰认为,渝企要“走出去”,单凭自己的能力可能还“走不稳”,这样“拄拐棍”借助外力走出去也不失为一种过渡的办法。

  政府帮忙找出路 建“专利云”,打造“保姆级”服务

  不过,渝企最终还是要甩掉“拐棍”,靠自己走得更远、更好。

  “拐棍”如何甩掉?据了解,我市即将启动的“国家云计算知识产权(重庆)试验区”建设就能助渝企一臂之力。

  市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处处长蒋其全介绍,目前,全球140多个国家有5000多万件专利,专利信息浩如烟海,要在海外申请更多专利,企业先要准确了解相关专利信息并加以分析,这样才能在申请时掌握主动权。这就需要对专利信息进行二次加工,整理成一个信息库。“重庆作为中西部惟一的知识产权区域信息中心,又在着力打造云计算产业,把‘信息库’建在‘云’上的想法由此萌生。”

  他说,这个预计到2014年初步建成的“专利云”可以满足企业各自的需求。比如做电动汽车的企业要在海外申请专利,可以只搜索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的信息——整体技术水平如何?专利技术有哪些功能?有哪些竞争对手?从而进行科学的专利海外布局研究,制定长期的知识产权战略计划,既可以规避对其他企业的专利侵权,又可以在自己的专利遭到仿冒侵权时,进行监测预警。

  在“专利云”里,还有一朵朵“企业云”,即企业自身系统的专利管理体系。“企业云”和“专利云”对接的结果,可以让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研发、专利布局、产品开发和市场销售,不仅节约了时间和费用,而且更具市场竞争力。

  “企业云”虽好,但中小企业没有人才来建怎么办?

  “这不是问题。”袁杰说,早在今年9月,我市就正式启动了中小企业集聚区知识产权托管工作,把工业园区里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问题“打包”托管给专利代理机构,由代理机构提供产业专利信息分析、专利申请流程服务、专利运营、权利维护等一系列“保姆级”服务。“‘企业云’就将依托这些代理机构为中小企业建立起来。”

  有了“专利云”,企业在海外申请专利相对就容易多了。

  但另一个问题接踵而来:企业在海外维权时,因为势单力薄,经常觉得力不从心。

  11月9日,由海扶和超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发起的我市首个知识产权联盟——超声治疗医疗器械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挂牌成立。今后,同一产业内的企业可以“抱团”走出去——如果需要把某件国外专利买回来,通过联盟去跟国外企业谈,可以谈一个“团购价”,降低每个企业的成本;若是联盟内的企业有其他相关专利,可以拿出来和国外专利进行交叉许可;专利维权时,同行业企业团结起来“协同作战”,在海外就能少吃亏,少走些弯路。(记者 张亦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