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工资 > 最低工资 > 最低工资标准 > 劳动法规定最低工资计算方法

劳动法规定最低工资计算方法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8-31 08:25:46 人浏览

导读:

对于劳动者来说工资和福利待遇是最为关心的问题,尽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是平等的地位,但是他们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隶属性的。为了保护我国劳动者的权益,我国有专门的法律对劳动者的权益进行规定。那么劳动法规定最低工资标准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呢?很多人对这个问题都很关心,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就为您来解答这个疑惑。

  对于劳动者来说工资和福利待遇是最为关心的问题,尽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是平等的地位,但是他们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隶属性的。为了保护我国劳动者的权益,我国有专门的法律对劳动者的权益进行规定。那么劳动法规定最低工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呢?很多人对这个问题都很关心,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就为您来解答这个疑惑。

  一、劳动法规定最低工资计算方法

  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最低工资标准一般采取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两种形式,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

  最低工资标准一般不包括加班费、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和法定福利待遇。

  最低工资标准每一至三年调整一次。

  二、劳动者最低工资测算方法

  比重法是目前中国各地区在确定最低工资方案时使用最多的方法。该方法的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先根据本地区家计调查资料,确定本地区整个城镇劳动者家庭中一定比例的人均最低收入户为贫困户,统计出贫困户人均生活费支出水平,作为职工本人的最低生活费;然后乘以职工平均赡养系数,得出赡养人口所需生活费用;再适当考虑劳动者教育和训练等费用,加总得出最低工资额。计算出月最低工资标准后,再考虑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社会救济金和失业保险金标准、就业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进行必要的修正,得出最后的最低工资标准。其计算公式为:

  最低工资标准=低收入户的人均消费支出×人均赡养系数 调整因素a

  其中:调整因素a主要包括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障费、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社会救济金和失业保险金标准、就业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对最低工资标准的影响因素。

  例如:通过统计调查,某地区最低收入组人均每月生活费支出为297元,每一就业者赡养系数为1.91。

  按比重法计算得出该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为:

  月最低工资标准=297×1.91 a=567.27 a(元)

  得出月最低工资标准后,则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20.92÷8)×(1 单位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比例之和)]×(1 浮动系数)。

  三、最低工资标准是否包含社保

  《企业最低工资规定》第17条规定:下列各项不作为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

  (1)加班加点工资;

  (2)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

  (3)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劳动者保险、福利待遇。

  而《最低工资规定》第六条明确指出,确定和调整月最低工资标准,应参考当地就业者及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状况等因素。据此,最低工资标准里考虑了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这一因素的。

  目前我国对于劳动纠纷也设定了相应的纠纷解决机制,如果您的权益受到用人单位的侵害时,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或者是法院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以上内容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劳动法规定最低工资计算方法的相关知识,希望在工作和学习中能够帮助到您。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