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行政法律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证据 > 证据审核认定 > 证据客观性是什么意思

证据客观性是什么意思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4-05-10 12:11:04 人浏览

导读:

本文深入探讨了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三大特性: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文章详细解析了如何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如何判断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联性,以及证据收集与使用的合法性要求。

  一、证据客观性是什么意思

  1.证据客观性,亦称为证据的真实性或者确实性,是指证据所反映的内容必须是真实存在的,不能是虚假的或捏造的。

  2.任何被用作证据的事实或信息,都应当是基于客观存在的、未被篡改或扭曲的事实。

  3.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以及收集证据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影响,证据的真实性并不总是能够得到保证。

  4.法律规定,所有的证据材料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5.在审查证据的真实性时,法庭会考虑如证据形成的原因、发现证据时的客观环境、证据是否为原件、原物等多个方面。

  二、探讨证据的关联性

  1.证据的关联性,也被称为相关性,它是指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必须存在某种客观联系。一个与案件事实无关的事实,即使它是真实的,也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2.证据与案件事实的联系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因果联系、条件联系、时间联系、空间联系等。

  3.在审查证据的关联性时,法院会考虑证据是否能够倾向于证明待证事实可能存在或可能不存在。只有与案件事实存在关联的证据,才能被视为相关证据。

证据客观性是什么意思

  三、解析证据的合法性

  1.证据的合法性,是指用于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证据的收集必须依法进行,不能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证据。

  (2)证据必须具备合法的形式,即证据应当符合法律所规定的证据种类。

  (3)证据的来源也必须合法,不能来源于非法途径。

  2.在审查证据的合法性时,法院会考虑证据是否符合法定形式、证据的取得是否符合法律要求以及是否存在影响证据效力的其他违法情形。只有符合这些要求的证据,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3.在司法实践中,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任何一个特性的缺失,都可能导致证据不能被采纳或使用。

  因此,对于涉及案件的人员来说,提供真实、关联、合法的证据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对于非法收集或使用证据的行为,法律也给予了严格的制裁和惩罚。

  你对证据的特性还有哪些疑问?在司法实践中,如何确保证据的真实、关联和合法?欢迎在法律快车上提问,我们将为你提供专业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