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时效 > 哪些情况下存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

哪些情况下存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3-11-04 18:07:32 人浏览

导读:

存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的情况是债权请求权、物权请求权、基于侵权行为的请求权等。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的区别在于两者发生的时间不同、法定事由不同和法律后果不同等。

  一、哪些情况下存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

  存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包括债权请求权和物权请求权。基于债产生的原因,债权请求权又包括基于合同债权的请求权,如履行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基于侵权行为的请求权,如损害赔偿请求权;基于无因管理的请求权,如必要管理费用请求权;基于不当得利的请求权,如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其他债权请求权,如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赔偿请求权等。物权请求权,则主要包括返还财产请求权和恢复原状请求权。恢复原状请求权在无法恢复原状时,又转化为损害赔偿请求权,但同样适用诉讼时效。因此,与请求权相对的支配权、抗辩权、形成权都不存在适用诉讼时效的问题。

  二、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的区别

  1.发生的时间不同,诉讼时效中止发生的时间是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而时效中断则是在时效开始之后任意一个时间段都可以发生;

  2.法定事由不同,时效中止是因为外界客观原因导致出现的情况,而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可以决定的事实;

  3.法律后果不同,时效中止是将中止的期间暂停计算,待法定中止事由消除后,继续计算时效期间;法律快车提醒您,时效中断,中断的法定事由发生前已经过去的时效期间不再计算,从法定事由发生后重新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实际是前后两个时效。

  三、超过诉讼时效怎么办

  超过诉讼时效的解决方式是债权人仍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只是债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债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二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