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司法考试 > 司考经验 > 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区别是什么

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区别是什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3-08-17 00:32:28 人浏览

导读:

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区别有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体系结构不同、推行的力量不同等。道德规范不具有法律规范的强制性,道德规范是一种思想观念,法律规范是以法律的形式表达出来的。

  一、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区别是什么

  1.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道德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法律是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后才有的。

  2.表现形式不同。法律不论是成文法还是判例法都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道德的内容则主要存在于人们的道德意识中,表现于人们的言行上。

  3.体系结构不同。法律是国家意志的统一体现,有严密的逻辑体系,有不同的位阶和效力。道德虽然有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之分,但不具有法律那样的严谨的结构体系。

  4.推行的力量不同。法律当然主要是靠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守法来推行,但也要靠国家强制力来推行;道德则主要靠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和修养来维护。

  5.制裁的方式不同。违法犯罪的后果有明确规定,是一种“硬约束”;不道德行为的后果,是自我谴责和舆论压力,是一种“软约束”。

  二、道德规范的特征是什么

  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共同性、继承性、稳定性、自律性、利他性和多层次性。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1.道德作用的广泛性,道德作为调节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各种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其作用贯穿于人类的各个社会形态,广泛地存在于社会关系的各个领域。道德作为独立的意识形态,所涉及的范围比政治、法律、宗教等更为广泛。道德作用的广泛性,要求人人都要讲道德,自觉遵守道德的规范。

  2.道德内容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由于人们所处的经济地位不同,阶级利益也必然不同。这就形成了不同的甚至完全对立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和规范,以及不同的道德评价标准等。

  3.道德形态的继承性,道德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意识形态,有着自身的发展过程。人类对于道德准则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前进过程。阶级社会中各阶级的道德除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内容之外,还有某些一致及相似之处,即人们必须普遍遵循的共同行为准则。

分家析产程序

  三、法律规范的三要素是什么

  法律规范的三要素,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假定条件是法律规则中有关适用该规则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包括适用条件和主体行为条件。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内容和法律关系客体三要素构成,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就构不成法律关系。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具有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经济法律关系也须由此三个要素构成。法律快车提醒您,一个经济法律关系必须首先参加者(主体);参加者根据经济法律、法规,确定彼此享受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此即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参加者通过设定权利义务所要获得的财物,所要实现的行为,即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经济法律关系三要素是构成经济法律关系最基本、最必需的要素。三者紧密连,缺一不可。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