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罪名大全 > 重要罪名 > 诈骗罪 > 诈骗2000以上怎么处罚的

诈骗2000以上怎么处罚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3-07-29 01:19:43 人浏览

导读:

诈骗2000以上怎么处罚的要按照实际情况来分析。如果当事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数额在两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不构成犯罪,只会予以治安处罚;如果是三千元以上的,就涉嫌构成诈骗罪,需要判刑。

  一、诈骗2000以上怎么处罚的

  1.诈骗2000元不会判刑,适用罚金刑。

  在我国诈骗2000元属于数额较大,基准刑为罚金刑,不会坐牢,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为3000元以上,因此,诈骗2000元以上不足3000元的不构成犯罪,可以按治安案件处理。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2.诈骗3000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根据我国刑法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

  2.客观要件

  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法律快车提醒您,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此不管是虚构、隐瞒过去的事实,还是当下的事实与将来的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如果欺诈内容不是使他们作出财产处分的,则不是诈骗罪的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对自己出卖的商品进行夸张,没有超出社会容忍范围的,不是欺诈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三、诈骗与合同诈骗哪个严重

  需要依据具体的犯罪情节来确定其严重性。诈骗罪和合同诈骗罪的最高刑罚都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都是一种犯罪性质。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