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生产或经营活动所负债务且其收入确未用于共同生活的;我该如何举证?

更新时间:2018-08-27 12:03:47人浏览
问题描述:
(三)夫妻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生产或经营活动所负债务且其收入确未用于共同生活的;我该如何举证?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劳动纠纷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48802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是指夫妻为了维持正常的家庭生活、家庭支出包括夫妻的衣、食、住、行和教育等方面所负的债务。  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包括:  
1、购置共同生活用品所负债务;  
2、购买、装修、共同居住的住房所负的债务;  
3、夫妻一方或双方为治疗疾病支付医疗费用所负的债务;  
4、从事双方同意的文化教育、文娱体育活动所负的债务;  
5、婚前一方贷款购置的住房等财物已转化为夫妻共同财物的,为购置财物所负的债务;  
6、以及其他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由双方共同负担的债务。  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夫妻双方应共同偿还。  对夫妻共同债务,离婚时,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根据法律解释,共同债务夫妻是连带清偿责任。“当事人的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已经对夫妻财产分割问题作出处理的,债权人仍有权就夫妻共同债务向男女双方主张权利。夫或妻一方死亡的,生存一方应当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2018-08-27 11:46:33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22001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是指夫妻为了维持正常的家庭生活、家庭支出包括夫妻的衣、食、住、行和教育等方面所负的债务。  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包括:  
1、购置共同生活用品所负债务;  
2、购买、装修、共同居住的住房所负的债务;  
3、夫妻一方或双方为治疗疾病支付医疗费用所负的债务;  
4、从事双方同意的文化教育、文娱体育活动所负的债务;  
5、婚前一方贷款购置的住房等财物已转化为夫妻共同财物的,为购置财物所负的债务;  
6、以及其他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由双方共同负担的债务。  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夫妻双方应共同偿还。  对夫妻共同债务,离婚时,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根据法律解释,共同债务夫妻是连带清偿责任。“当事人的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已经对夫妻财产分割问题作出处理的,债权人仍有权就夫妻共同债务向男女双方主张权利。夫或妻一方死亡的,生存一方应当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2018-08-27 11:51:47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58676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下列债务可以认定为个人债务:  
(一)夫妻一方为购置房屋等财产负担的债务,该房屋没有用于婚后共同生活的,应当认定为个人债务。  
(二)夫妻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没有扶养义务人所负债务;  
(三)夫妻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生产或者投资经营活动所负债务,且其收入确未用于共同生活的;  
(四)遗嘱或赠与合同或者协议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为一方个人财产,附随这份遗嘱或赠与台同而来的债务也应由接受遗嘱或赠与的一方单独承担,他方无清偿责任。  
(五)夫妻双方依法约定由个人负担的债务,约定由一方负担的债务,夫妻双方将本属于共同债务,约定有一方负担的可以视为夫妻个人债务,但是这种约定不能当然的及与债权人,对债权人没有对抗效力,除非债权人事先知道或者事后追认该约定。  
(六)夫妻一方因个人不合理的开支,如赌博、吸毒、酗酒所负债务。  
(七)其也依法应由个人承担的债务。包括夫妻一方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侵权行为所负的债务。  此外,在认定债务是夫妻共同债务还是个人债务时,还存在一些例外情况。如果夫妻一方与第三人恶意串通、债权人与夫妻一方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的或者夫妻对婚后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在上述三种情况下,一方主张为夫妻个人债务的且有证据支持的,法院会判决属于夫妻个人债务。
2018-08-27 12:03:47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夫妻一方擅自利用夫妻共同财产从事经营活动所负..
夫妻一方擅自利用夫妻共同财产从事经营活动所负..
夫妻一方擅自利用夫妻共同财产从事经营活动所负..法律快车网www.fabang.com婚姻存续期间,一方以夫妻共同财产从事经营活动,对方不知道事后也未追认,该经
夫妻共同财产
人浏览
这要你举出的证据与“夫妻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生产或经营活动所负债务且其收入确未用于共同生活的”存在关联性就可以。如对回答满意,请按采纳!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婚前的债务,婚后需要夫妻共同承担起吗?
婚前的债务,婚后需要夫妻共同承担起吗?
视情况而定。如果是一方婚前因个人消费、经营等所借,且用于当事人自己的,即使结婚也仍属于个人债务,由当事人用自己的财产清偿
婚姻家庭
人浏览
夫妻一方以个人财产从事经营活动所负的债务
夫妻一方以个人财产从事经营活动所负的债务
无论是否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内,夫妻任一方对自己的个人财产有完全的独立支配的权利。因夫妻一方以个人财产从事经营所负的债务理应为一方的个人债务,除非夫妻明确约定为共
婚内债务
人浏览
夫妻一方以个人财产从事经营活动所负的债务如何定性
夫妻一方以个人财产从事经营活动所负的债务如何定性
无论是否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内,夫妻任一方对自己的个人财产有完全的独立支配的权利。因夫妻一方以个人财产从事经营所负的债务理应为一方的个人债务,除非夫妻明确约定为共
个人债务
人浏览
股东抽逃出资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吗?
股东抽逃出资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吗?
股东抽逃出资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要判断夫妻双方是否在股东出资时有共同签名或者一方出资后,另一方有事后追认的共同意思表示所
婚姻家庭
人浏览
在理解婚前财产时应注意如下方面:1.判断是否属于婚前财产的关键在于财产权的取得时间系在结婚之前。如果财产权的取得系在婚前,但婚后才实际占有该项财产,其性质属于婚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四条规定:“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是指夫妻为了维持正常的家庭生活、家庭支出包括夫妻的衣、食、住、行和教育等方面所负的债务。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包括:1、购置共同生活用品所负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下列债务可以认定为个人债务:(一)夫妻一方为购置房屋等财产负担的债务,该房屋没有用于婚后共同生活的,应当认定为个人债务。(二)夫妻一方未经对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需要缴纳城市建设维护税的是
需要缴纳城市建设维护税的是
纳税人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税额的需要缴纳城市建设维护税。实践中,市区的税率为7%,县城和镇的税率为5%,纳税人不在市,县城或县属镇的税率为1%。
税法
人浏览
-般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怎样按政府指导价交契税
怎样按政府指导价交契税
按政府指导价交契税如下:90平方以下契税为1%;90平方~144平方以下契税为1.5%;144平方及以上契税为3%;房子性质为别墅或商业用途的、小区容积率小于2
税法
人浏览
平分。如对答复满意,请点击采纳。
全部7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如果是因为社保引起其他问题,则仲裁委会受理。比如说因为单位没有购买社保而辞职,这个时候可以主张经济补偿的,这个时候你申请经济补偿仲裁委就会受理。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店面房要纳税吗
店面房要纳税吗
店面房要纳税。对于自用的店面房,通常按照房屋的计税余值计算房产税;对于出租的店面房,通常按照租金收入计算房产税,从租计征的法定税率是12%。
税法
人浏览
法律分析:已领的失业金可以到职业部门办理退还手续,新单位办理社保时,公民的失业金就会停止支付,可以依法要求社保在重新参保之前一次性支付你的失业保险金。也即需要退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南京车辆购置税怎么算
南京车辆购置税怎么算
南京车辆购置税的计算是:应纳税额=计税价格×税率,税率为10%,以实行从价定率的办法计算。计税的价格为支付给经销商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不包括增值税税款(税率1
税法
人浏览
没三方协议是可以入职的,前提是拿到了毕业证书,可以和企业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三方协议是法律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简称,它是明确毕业生、用人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租金发票的税率是多少
租金发票的税率是多少
租金发票的税率是:有形动产租赁税率17%,不动产租赁税率11%。房屋租赁属于不动产租赁,增值税税率是11%,小规模纳税人按照5%征收率征收增值税,个人出租住房减
税法
人浏览
微信转账发工资合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及各省市地区自行发布的工资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的给员工发放工资。发放工资的形式并没有规定。这个属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有哪些
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有哪些
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有:一是惠及范围“再扩大”,能够享受减征政策的乘用车排量限制从1.6升提高到2.0升;二是政策发力“更应时”,符合条件的乘用车均可享受减征政策
税法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