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在工作时间内突发疾病48小时后死亡的能按工伤认定吗

更新时间:2018-08-20 12:31:07人浏览
问题描述:
职工在工作时间内突发疾病48小时后死亡的能按工伤认定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劳动纠纷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79665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
15条、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1)、工作的时间工作的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经抢救无效48小时内死亡
因此,如果死者与单位之间建立的是劳动关系并非劳务关系的情形下,你所描述的情形,我认为应当属于视同工伤的情形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向所在单位申请要求协助认定工伤,随后依法享受相关的待遇
如果用人单位并未依法给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 包括工伤保险
导致此种情形下 劳动者无法享受相关待遇,死亡的劳动者的直系亲属可以依法起诉单位要求承担相应的责任
2018-08-20 12:06:17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38920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职工有前款第
(一)项、第
(二)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
(三)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抢救超过48小时死亡的不算工伤
2018-08-20 12:12:56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77480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工伤鉴定流程有三个步骤,分别是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职工应享有的待遇及救济途径。工伤认定申请即可由用人单位提出,也可由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提出。申请人不同,申请的先后顺序也不同。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三十日内提出,遇有特殊情况,经劳动保障部门同意,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上述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社保局只接受两种形式的工伤证明,也就是开头提到的,单位出具的因工受伤证明并加盖单位公章,或者正式的工伤鉴定报告。)其他证明都没有法律效力,社保局也不接受。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才可以提出。但是提出时间从事故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不得超过一年。 具体赔偿工伤具体赔偿项目、标准
(一)医疗费
1.要求: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
2.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第3款。
3.备注: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不是必须到签有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治疗。
(二)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食宿费
1.标准: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
2.要求:医疗机构出具诊断证明,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第4款。
(三)康复治疗费
1.标准: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
2.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第6款。
3.备注:依地方规定,康复治疗需经办机构组织专家评定。
(四)辅助器具费
1.标准:各省、直辖市工伤辅助器具限额标准。
2.要求: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2条。
(五)停工留薪
1.标准: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
2.要求: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3条。
4.备注:停工留薪期根据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和各地的停工留薪期分类目录确定,但确定的部门和程序,依地方规定。
(六)护理费
1.标准:
(1)停工留薪期内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2)评定伤残后需要护理的,完全生活不能自理,按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
2.要求:生活护理费需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工伤职工按月享受。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3条第3款、第34条。 建议联系律师计算具体赔偿以及搜集相关相关证据材料 具体可来电免费咨询我将详细为你解答
2018-08-20 12:31:07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在工作时间突发疾病死亡能否认定为工伤?
在工作时间突发疾病死亡能否认定为工伤?
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应视同工伤。东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根据王桂彩的申请,于2006年12月31日作出工伤认
工伤认定标准
人浏览
工伤死亡赔偿具体流程参考如下:1、每月5-25日,由参保单位持《XX市社保参保人员减少表》、死亡证明复印件加盖公章到社保收缴部门办理死亡减员。收缴部经办人员审核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工伤申报时间
工伤申报时间
发生工伤后30天内,单位必须申报,单位不申报的,职工个人可在发生工伤一年内自己进行申报。《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规定,职
劳动法
次播放
职工在工作时间突发疾病死亡能否确定为工伤?
职工在工作时间突发疾病死亡能否确定为工伤?
某砖厂工人姜某在上班时间为该厂砖窖封窖门时,突然倒地身亡,据其家属反映,事先没有任何征兆。《试行办法》第8条第1款规定:"从事本单位日常生产、工作或者本单位负责
工伤保险知识
人浏览
在工作时间突发疾病抢救中放弃治疗48小时内死亡能否认定工伤
在工作时间突发疾病抢救中放弃治疗48小时内死亡能否认定工伤
工伤认定,劳动争议在工作时间突发疾病抢救中放弃治疗48小时内死亡能否认定工伤——东营中院判决山东金宇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与东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案裁判要旨职
其他交通案例
人浏览
《工伤认定办法》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在职职工死亡丧葬费
在职职工死亡丧葬费
全国各地对在职职工死亡丧葬费有不同的规定,但一般是按照职工死亡时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一定月数计发。根据《劳动保险条例》规
劳动法
次播放
工伤认定流程及申请需提供的材料如下:一、用人单位或工会组织申报的1、职工伤亡事故报告表(事故发生之日3个工作日内报送)2、工伤认定申请表1份(此表及以下材料自事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15条、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1)、工作的时间工作的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经抢救无效48小时内死亡因此,如果死者与单位之间建立的是劳动关系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如果不是因为工作导致的职业病一般是不能认定为工伤的
全部9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可以 可以申请工伤认定。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需要缴纳城市建设维护税的是
需要缴纳城市建设维护税的是
纳税人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税额的需要缴纳城市建设维护税。实践中,市区的税率为7%,县城和镇的税率为5%,纳税人不在市,县城或县属镇的税率为1%。
税法
人浏览
可以申请工伤认定。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怎样按政府指导价交契税
怎样按政府指导价交契税
按政府指导价交契税如下:90平方以下契税为1%;90平方~144平方以下契税为1.5%;144平方及以上契税为3%;房子性质为别墅或商业用途的、小区容积率小于2
税法
人浏览
一、公积金提取间隔多长时间可以再取1、公积金提取间隔12个月后可以再提取。若贷款方式是纯商业贷款,则在取得备案登记的一年以内可以以首付方式提取一次公积金,然后在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店面房要纳税吗
店面房要纳税吗
店面房要纳税。对于自用的店面房,通常按照房屋的计税余值计算房产税;对于出租的店面房,通常按照租金收入计算房产税,从租计征的法定税率是12%。
税法
人浏览
哺乳期内被解雇的,一般是按照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时间长短来计算赔偿标准的,标准为每工作一年补偿一个月的工资。不满一年满半年按一个月补偿;不满六个月的,补偿半个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南京车辆购置税怎么算
南京车辆购置税怎么算
南京车辆购置税的计算是:应纳税额=计税价格×税率,税率为10%,以实行从价定率的办法计算。计税的价格为支付给经销商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不包括增值税税款(税率1
税法
人浏览
个人上的社保,生孩子可以报销。生育医疗费用包括下列各项:生育的医疗费用;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项目费用。我国法律规定,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租金发票的税率是多少
租金发票的税率是多少
租金发票的税率是:有形动产租赁税率17%,不动产租赁税率11%。房屋租赁属于不动产租赁,增值税税率是11%,小规模纳税人按照5%征收率征收增值税,个人出租住房减
税法
人浏览
你好,建议申请劳动仲裁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有哪些
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有哪些
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有:一是惠及范围“再扩大”,能够享受减征政策的乘用车排量限制从1.6升提高到2.0升;二是政策发力“更应时”,符合条件的乘用车均可享受减征政策
税法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