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县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老人69岁能赔付多少钱?

更新时间:2018-08-19 17:29:05人浏览
问题描述:
寿县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老人69岁能赔付多少钱?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交通事故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92003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判断一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  
(一)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 
(二)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客观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从刑法理论来看,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对行为的客观方面予以认定。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是最高院的《解释》中规定了在五种情形的基础上而逃跑的行为。这就可以明确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作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节来规定的。也就是说如果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或者虽有交通违规行为但该违规行为与结果没有因果关系,或者行为人在交通事故中仅负同等责任或者次要责任,或者交通行为在所造成的结果尚未达到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定罪标准的,或者在负事故全部责任或主责的情况下仅致1人重伤,但又不具备酒后驾驶、无执照驾车、无牌照驾车等《解释》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即便行为人事后有逃逸行为,也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三)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2018-08-19 17:01:06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62183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9条规定,“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匕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 其计算公式为:   死亡赔偿金=事故责任人所在地上一年度人均收入× 20年(60周岁以上要相应减少)
2018-08-19 17:03:58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81699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怎样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致致人死亡,  
1、必须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件。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行为在情节上的加重。因此,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首先得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成立,而这包括三方面
(1)必须以交通肇事行为的发生为前提。
(2)行为人必须在行为发生后积极实施逃逸。
(3)行为人逃逸有一定的主观动机。  
2、必须符合《解释》第5条第1款对“因逃逸致人死亡”做出的明确解释。  即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这个规定是明确的,不能将其与其他情形混作一谈。比如有这样的案例,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带离隐藏或遗弃致使被害人死亡的情形,这显然不是“因逃逸致人死亡”,而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  
3、交通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受害人的死亡必须是因为肇事者的逃逸行为造成的。如果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但被害人的死亡却是因为介入了其他原因造成的,如被害人由他人送往医院抢救途中再次发生交通事故致死等,就不应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再者,必须是行为人逃逸行为在前,而伤者因行为人逃逸而死亡的结果发生在后,两者之间存在这个顺序关系。如果交通事故发生时伤者当场死亡,则不能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而应适用《刑法》第133条规定的第二种量刑幅度予以处罚。  相关知识延伸阅读:不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的有哪些  
1、交通肇事后,肇事者已通过电话等方式报警,由于惧怕被害人亲属殴打而逃离事故现场,这种情况,不应按交通肇事后逃逸来处理。其目的是为了避免被害人亲属对自己造成人身伤害,而不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  
2、存在不能抗拒的原因,不能抗拒的原因消失后,又投案的,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2018-08-19 17:29:05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么赔偿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么赔偿
医疗费赔偿金额=诊疗费+医药费+住院费+其他(如化验费、检查费等)
交通肇事逃逸
人浏览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走的法律程序,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释》第3条规定,是指行为人具有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酒驾肇事逃逸致一人死亡怎么处罚
酒驾肇事逃逸致一人死亡怎么处罚
酒驾肇事逃逸致一人死亡的,将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法律规定,酒驾发生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的,如果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的,
刑事辩护
次播放
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根据《刑法》第133条及《解释》第3条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这是法律对行为既有加重情节(逃逸)又造成加
交通肇事逃逸
人浏览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交通肇事逃逸以及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情况。司法实践在处理具体案件中据以定罪量刑的结果也往往不相同。因此,往往对同一犯罪情节在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都互相渗
交通肇事逃逸
人浏览
发生交通事故之后,由交警判定责任,然后按责任比例赔付。如果小事故,能够自己协商的,可以直接报保险公司处理。1、如果是同等责任,可选择各赔各,即自己找自己的保险公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73岁老人撞死赔偿标准
73岁老人撞死赔偿标准
在交通事故中,如果将73岁的老人撞死了,法定赔偿标准有:1、死亡赔偿金。2、丧葬费。3、被扶养人生活费。4、抢救费。5、
损害赔偿
次播放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已经涉嫌交通肇事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并且赔偿经济损失。《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怎样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致致人死亡,1、必须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件。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行为在情节上的加重。因此,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首先得满足交通肇事后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60周岁计算。。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未成年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
全部9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法院结案后保险公司多长时间理赔
法院结案后保险公司多长时间理赔
法院结案作出判决之后,保险公司应当在当事人提出理赔申请后立即启动理赔程序。我国《保险法》规定,保险人收到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请求后,应当及时
交通事故
人浏览
办后事与赔偿是两回事。先由交警认定事故责任,之后协商不成诉讼法院要求保险公司和肇事者共同赔偿损失。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骨折误工费保险公司会赔吗
骨折误工费保险公司会赔吗
因骨折受伤而产生的误工费用保险公司是会作出赔偿的,误工费用同样属于人身损害赔偿的范畴,应当予以赔偿。我国《保险法》规定,被保险人因第三者的行为而发生死亡、伤残或
交通事故
人浏览
肇事逃逸的,保险公司在交强险限额内进行赔偿,三者险拒赔的。另外,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15年以下有期徒刑。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发生交通事故后一般处理步骤:1、向交通管理部门进行报案。2、交通管理部门赶赴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处理。3、交通管理部门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管理部门在充分了解事故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车辆修理费高于市值保险公司能拒赔吗
车辆修理费高于市值保险公司能拒赔吗
车辆修理费若高于车辆的市值,保险公司是可以拒赔的,因其属于车辆无需修理的情形;若无法修复的,应当赔偿车辆重置费用。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司法解释规定,因道路
交通事故
人浏览
交通事故当中赔偿义务人(肇事者、保险公司)给予受害者的赔偿所包含的项目,主要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受害人因伤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人伤保险公司赔偿标准
人伤保险公司赔偿标准
受害人若受到人身伤害,则保险公司对受害人应当作出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和营养费等人身损害赔偿。《民法典》规定,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
交通事故
人浏览
老人被车撞了按以下情况赔偿:1、受害人遭受人身伤害,赔偿义务人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2、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增加生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撞坏限高杆怎么处罚
撞坏限高杆怎么处罚
撞坏限高杆是不会受到行政处罚的,但是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因为限高杆跟中间隔离带一样,都属于公共财产。人为损坏属于违反道路管理条例,需要按原价赔偿。
交通事故
人浏览
驾驶电动车被撞导致骨折,可以主张的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等。医疗费是指因治疗骨折所产生的医疗费用;护理费是指因骨折需要护理而产生的费用;误工费是指因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补办驾驶证需要备齐哪些资料
补办驾驶证需要备齐哪些资料
补办驾驶证需要备齐的资料有补办驾驶证需要备齐;补办驾驶证申请人的相关身份证明材料,原件和复印件;机动车驾驶员本人的照片;动车驾驶证遗失书面证明等。
交通事故
人浏览
我去年买的保险没有车损险,我今年买了,报保险,他那边说我今年的保险没有生效,不理赔,还是去年的保险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请简单描述你的问题,以便更好的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帮助。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