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法定婚假是多少天?法律规定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3-08-30 18:32:06人浏览
问题描述:
国家法定婚假是多少天?法律规定是什么?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73654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一般情况下,国家法定婚假规定都为三天。其具体情形也需要根据当地的政策和当事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法律规定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条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一)元旦;(二)春节;(三)国际劳动节;(四)国庆节;(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第五十一条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十五条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条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一)元旦;(二)春节;(三)国际劳动节;(四)国庆节;(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第五十一条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十五条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条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一)元旦;(二)春节;(三)国际劳动节;(四)国庆节;(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第五十一条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十五条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2023-08-30 18:30:32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85428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一、婚假法定多少天
1、国家婚假原则上是三天。法律上规定,目前国家法定的婚假天数为三天,而且大部分省已经取消了原有的晚婚假。婚假主要是员工结婚可依法享受的假期。婚假是用人单位给予的假期,并且在休假期间用人单位需要如数的支付其相应的工资,这是对员工的精神抚慰,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员工的福利政策,以及对其权益的保护。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十五条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国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父母育儿假。
二、我国法定晚婚假期多少天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生育条例和办法中都有对晚婚晚育者进行奖励优待的具体规定。国家规定的基本婚假一般为3天,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或者规章在此之外都又规定了晚婚奖励假,时间有长有短。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晚婚,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女年满二十三周岁的初婚为晚婚。符合晚婚年龄的夫妇,可以在法定三天婚假的基础上增加婚假天数,双方达到双方享受,增加的婚假工资、奖金照发,晚育假期的工资、奖金照发,其奖金额由享受者所在单位自行规定,但其奖金额不得少于同时期同类人员的平均奖,并且不影响到其他奖金,如季度奖、半年奖、年终奖等。
2023-08-30 18:30:54
劳动纠纷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54858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一、法定婚假几天、国家法定婚假多少天
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2、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3、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4、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5、符合上述条件的劳动者享有休婚假的权利,劳动合同中具体约定不能对抗该权利,即如侵犯了劳动者的休婚假权利的,合同条款无效。
二、晚婚婚假多少天、晚婚婚假规定、法定晚婚婚假几天
1、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2、法律依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25条规定:公民晚婚晚育,可以获得延长婚假、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1、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2、《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25条规定:公民晚婚晚育,可以获得延长婚假、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2023-08-30 18:32:06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婚假申请书范文(2)
婚假申请书范文(2)
XX科(公司)领导:兹有你单位员工XX,已年满XX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条款。本人决定于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举行婚礼,并依法享受婚假,望
合同范本
人浏览
一、婚假法定多少天1、国家婚假原则上是三天。法律上规定,目前国家法定的婚假天数为三天,而且大部分省已经取消了原有的晚婚假。婚假主要是员工结婚可依法享受的假期。婚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婚假怎么算
婚假怎么算
婚假的计算方法为,根据地方性法规进行确定,每一个地方的婚假计算方法都不一样。一般来说,是三天左右的时间,但是实际还是需要
劳动法
人浏览
劳动法 婚假
劳动法 婚假
劳动法婚假规定根据根据《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
婚假
人浏览
婚假包括法定节假日吗?
婚假包括法定节假日吗?
核心提示:婚假是劳动者本人结婚依法享受的假期,婚假期间用人单位如数支付工资。按照规定,2016年6月,29个省取消了原有的晚婚假,其中有11个省份删除了相关晚婚
劳动法
人浏览
国家规定的婚假一般是3天左右,不同的地方具体情况可能也不一样。法律规定了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法律依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婚假扣工资吗
婚假扣工资吗
婚假不会扣工资。结婚时,男方双方享受法定的婚假期间,公司是不能扣工资的。根据《婚姻法》以及《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在婚假
婚姻家庭
次播放
法定国家婚假一般是三天。如果婚假中包含法定节假日的,也不会因为法定节假日而延长婚假。各个地方也可以对此作出不一样的规定,增加婚假的天数。比如重庆地区的婚假是15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婚假一般为1-3天。大多数省份,包括广东、湖北、四川等婚假与国家法律规定保持一致,仅有三天法定婚假。山西、甘肃则保留30天婚假。具体婚假时间一般依据的是各省或者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3、结婚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低保户死亡还有什么补助吗
低保户死亡还有什么补助吗
低保户死亡后没有补助。低保是最低生活保障金,不是低保老人丧葬费补贴金,按规定没有。农村低保户被纳入了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享受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一些扶贫政策
劳动法
人浏览
分包单位可以再劳务分包吗
分包单位可以再劳务分包吗
分包单位不可以再劳务分包。劳务分包是施工行业中的普遍做法,法律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但是禁止将承揽到的分包作业再分包给其他的公司,除总承包合同中约定的分包外,分包行
劳动法
人浏览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没有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条规定,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且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劳动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个人清包工需要资质吗
个人清包工需要资质吗
个人清包工通常不需要资质。清包工是指业主自行购买所有材料寻找装修公司、装修队伍或者劳务公司、工程服务公司施工的工程承包方式。业主无需具备资质,装修公司、装修队伍
劳动法
人浏览
公司倒闭,用工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2022年北京社保缴费基数是多少
2022年北京社保缴费基数是多少
2022年北京社保缴费的养老保险基数范围在3613元-26541元之间,医疗保险的缴费基数则为5360元到29732元之间,工伤保险的缴费基数则为4713元到2
劳动法
人浏览
单位擅自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需视情况而定。如劳动者无过错,单位擅自解除不合法,应支付额外补偿或面临劳动仲裁。若劳动者有违反规定情形,单位可单方解除并支付经济补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女的社保到退休年龄没有交10年该怎么办
女的社保到退休年龄没有交10年该怎么办
女性职工的社保若到了退休年龄没有缴纳够10年的,可以在社保经办机构办理一次性补缴的手续。我国《社会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
劳动法
人浏览
实习生需要签订实习生协议书,由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签订。实习生协议书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能解决应届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企业缴纳五险一金还会不会减免
企业缴纳五险一金还会不会减免
企业缴纳五险一金的费用还是可以减免的,但是需要企业主动申请减免,有关部门是不会主动对其进行减免的。我国《社会保险法》规定,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劳动法
人浏览
遇到学校无法办理休学的情况,你可以首先与学校沟通,了解具体原因和依据。若沟通无果,可以考虑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反映,并附上相关医疗证明。若问题严重,应及时寻求法律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这种情况建议咨询社保部门沟通处理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这种情况建议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处理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