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致人死亡与事故有什么区别?

更新时间:2023-08-28 13:36:06人浏览
问题描述:
过失致人死亡与事故有什么区别?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02857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一、交通肇事和过失致人死亡的区别是什么
1、交通肇事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的区别在于犯罪形式不同、客观方面不同。具体情况有:
(1)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2)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交通肇事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1、交通肇事罪的客体,是指刑法上所保护的重大交通运输安全。因为只有交通肇事并产生重大后果的才构成交通肇事罪。如果仅仅是交通肇事而没有造成重大后果的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同样也不是刑法上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不能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客体。交通肇事罪中所指的只要是发生在航空,铁路运输以外的陆路交通运输和水陆交通运输中的重大交通事故,对特定主体在航空运输和铁路运营中发生重大交通责任事故,应按照刑法有关条款定罪。
2、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必须存在交通运输过程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这是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前提条件,也是交通肇事的原因。在交通肇事罪中,违规的行为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
(2)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必须造成重大事故,导致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也就是说行为人的违章行为与发生的严重后果之间应该也必须具备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才构成交通肇事罪。否则,虽有违章行为的存在,但无严重后果,或发生了严重后果,但不是由于行为人的违章行为所引起的,都不够成交通肇事罪。
3、交通肇事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实践中主要是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
4、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既成立疏忽大意的过失,也成立过于自信的过失。交通肇事罪所强调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对于发生事故的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而言,至于对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规定的注意义务,则既可能是明知故犯,也可以是过失,不影响交通肇事罪的成立。如果行为人主观上对于其行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持一种故意的心理态度,那么该行为应当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以及其他相关犯罪论处,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2023-08-28 13:34:03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56466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一、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的区别是什么
1、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的区别是:
(1)主观方面不同,过失致人死亡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而意外事件主观上既不存在犯罪的故意,也不存在犯罪的过失;
(2)过失致人死亡是犯罪,意外事故,法律不认为是犯罪,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过失致人死亡和防卫过当的区别是什么
过失致人死亡是指非故意或预谋的杀人、由于疏忽造成的杀人、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根据相关法律,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2023-08-28 13:34:08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86786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的区别是:
1、主观方面不同,过失致人死亡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而意外事件主观上既不存在犯罪的故意,也不存在犯罪的过失;
2、过失致人死亡是犯罪,意外事故,法律不认为是犯罪,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十六条
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2023-08-28 13:36:06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过失致人死亡赔偿范围
过失致人死亡赔偿范围
当过失致人死亡时,因为造成的损害结果比较严重,进行赔偿的时候,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赔偿标准进行。那么,过失致人死亡赔偿范围是什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
人身损害赔偿标准
人浏览
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的区别是:1、主观方面不同,过失致人死亡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而意外事件主观上既不存在犯罪的故意,也不存在犯罪的过失;2、过失致人死亡是犯罪,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什么是过失致人死亡
什么是过失致人死亡
过失致人死亡是指由于过失导致他人死亡后果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的规定,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事辩护
人浏览
过失致人死亡怎么判
过失致人死亡怎么判
故意杀人是犯罪的,构成故意杀人罪,最高可判死刑。过失杀人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从而造成让人死亡的结果。那么
刑事辩护
人浏览
过失致人死亡赔偿标准
过失致人死亡赔偿标准
过世致人死亡是一种因自己的过错导致他人死亡的一种法律行为。那么过失致人死亡赔偿标准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解答。过失致人死亡赔偿标准:1、丧葬费,按
刑事辩护
人浏览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和过失致人死亡的区别:1、前者行为人的主观心态是故意,而后者是过失;2、故意伤害致死是以具有伤害的故意为前提,过失致死没有伤害的故意。《刑法》第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过失致人死亡能缓刑吗
过失致人死亡能缓刑吗
过失致人死亡如果满足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
刑事辩护
人浏览
过失致人死亡量刑标准
过失致人死亡量刑标准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必须是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
刑事辩护
人浏览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和过失致人死亡的区别:1、前者行为人的主观心态是故意,而后者是过失;2、故意伤害致死是以具有伤害的故意为前提,过失致死没有伤害的故意。《刑法》第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和过失致人死亡的区别:1、前者行为人的主观心态是故意,而后者是过失;2、故意伤害致死是以具有伤害的故意为前提,过失致死没有伤害的故意。《刑法》第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被动物咬了是谁负责
被动物咬了是谁负责
被动物咬了一般应当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负责,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若是其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损害赔偿
人浏览
民事诉讼脑震荡赔偿范围有哪一些
民事诉讼脑震荡赔偿范围有哪一些
因遭受人身损害导致脑震荡的受害人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进行赔偿的范围包括有: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等治疗费用;造成精神损害的,还可以要求责任人
损害赔偿
人浏览
以实际损失为准。如有争议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民法典》被人打成轻伤了可以要求民事赔偿吗
《民法典》被人打成轻伤了可以要求民事赔偿吗
被人打成轻伤了可以要求民事赔偿。侵权人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损害赔偿
人浏览
交通事故出院后是否还有营养费视以下情况而定:1、看医疗机构给出的意见,如果医疗机构给出的意见是出院后要额外增加营养,那么就需要赔偿;2、如果医疗部门的意见是可以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民法典》规定同等责任精神损害赔偿怎么赔
《民法典》规定同等责任精神损害赔偿怎么赔
同等责任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的方式为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目的、方式、场合等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以及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
损害赔偿
人浏览
由交警依法认定事故责任,如果不服可要求重新复议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事故理赔费用怎么处理
事故理赔费用怎么处理
事故理赔费用应当首先由当事人所购买的保险的保险公司进行承担,保险赔偿额不足以承担的,再由当事人自身的财产承担。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规定,保险公
损害赔偿
人浏览
交通事故医疗费是按责任主次承担,但先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人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予以赔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污蔑罪怎么赔偿
污蔑罪怎么赔偿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没有污蔑罪,只有诽谤罪。赔偿的数额与侵权行为的目的、方式、场合等具体情节;侵权人的获利情况等因素相关。因诽谤行为引起的民事赔偿责任,
损害赔偿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