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撤销合同中,当事人如果长期不知情,是否除斥期间永无尽头?

更新时间:2018-07-19 07:49:23人浏览
问题描述:
请问,可撤销合同中,当事人如果长期不知情,是否除斥期间永无尽头?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83469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根据《合同法》规定,可撤销合同主要有: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所谓重大误解是指当事人对合同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种类、质量、数量等涉及合同后果的重要事项存在错误认识,违背其真实意思表示订立合同,并因此可能受到较大损失的行为。39;合同订立后因商业风险等发生的错误认识,不属于重大误解。  
(2)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对方没有经验,在订立合同时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行为。此类合同的amp;quot;显失公平;必须发生合同订立时,如果合同订立以后,因为商品价格发生变化而导致的权利义务不对等不属于显失公平。  
(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对于这种类型的可撤销合同,注意几点:
(1)因一方欺诈、胁迫而订立的合同,如损害到国家利益,则属于无效合同。对于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则不用考虑是否损害国家利益,一律属于可撤销合同。
(2)并非所有的合同当事人都享有撤销权,只有合同的受损害方,即受欺诈方、受胁迫方等才享有撤销权。
2018-07-19 07:36:06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46637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撤销合同的情形:  
1、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  所谓重大误解,是指误解者作出意思表示时,对涉及合同法律效果的重要事项存在着认识上的显著缺陷,其后果是使误解者的利益受到较大的损失,或者达不到误解者订立合同的目的。误解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同时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同行为人原来的真实意思不相符合,但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是由于行为人受到对方的欺诈、胁迫或者对方乘人之危而被迫订立的合同,而使自己的利益受损。而是由于行为人自己的大意,缺乏经验或者信息不通而造成的。因此,对于这种合同,不能与无效民事行为一样处理,而应由一方当事人请求变更或者撤销。  
2、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所谓显失公平的合同,就是一方当事人在紧迫或者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订立的使当事人之间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严重不对等的合同。标的物的价值和价款过于悬殊、承担责任、风险承担显然不合理的合同,都可称为显失公平的合同。显失公平的合同往往是当事人双方权利和义务很不对等,经济利益上严重失衡,违反了公平合理的原则,法律规定显失公平的合同应予撤销,不仅是公平原则的体现,而且切实保障了公平原则的实现;再是从法律上确认显失公平的合同可撤销,对保证交易的公正性和保护消费者的利益,防止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而损害对方的利益都有重要的意义。  
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对方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本法第五十二条已规定因欺诈、胁迫订立的合同无效的问题,这和本条对因欺诈、胁迫订立的合同最大的区别是是否损害了国家利益。如果未损害国家利益,受欺诈、胁迫的一方可以自主决定该合同有效或者撤销。适用可撤销合同制度,已经能够充分保护受损害方的利益,也能适应订立合同时各种复杂的情况。
2018-07-19 07:43:39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01670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撤销合同是指已成立的合同,因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允许合同当事人撤销该合同,使已成立生效的合同溯及既往地归于无效的合同。效力待定合同与可撤销合同都属于相对无效合同,它们在合同效力方面的欠缺要件往往只涉及合同当事人及合同有关人员的利益,一般不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两者的主要区别如下:  
1、合同有效要件欠缺的性质不同。可撤销的合同一般只是欠缺“意思表示真实”的合同生效要件或严重违反公平原则如欺诈、胁迫、乘人之危、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而效力待定合同欠缺的是合同当事人主体能力方面的合同有效要件,如无行为能力,无代理权、无处分权等。  
2、效力状态不同。效力待定合同处于效力待定状态,既非无效,也非有效。其有效还是无效取决于第三人或善意合同相对人的是否追认或撤销。而可撤销合同在合同当事人行使撤销权并经法定机关确认无效之前,仍是有效合同;但当合同当事人行使撤销权并经法定机关确认无效后,为自始无效合同。  
3、有权主张并影响效力变化的当事人不同。效力待定合同可由法定的第三人追认或拒绝追认,或由合同的善意相对人撤销,此追认或撤销直接向合同当事人进行,无须向法院或仲裁机关请求;而可撤销合同只能由受损害的合同方向法院或仲裁机关请求撤销,不能直接向合同另一方当事人要求。  
4、受时间限制不同。效力待定合同,第三人应在法律规定的催告追认期间内(我国《合同法》规定为1个月)作出追认或拒绝追认的意思表示;而可撤销合同,当事人须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撤销权,否则该权利消灭。
2018-07-19 07:49:23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一方起诉时没有说明,另一方又应诉的,人民法院是否有权管辖?
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一方起诉时没有说明,另一方又应诉的,人民法院是否有权管辖?
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一方起诉时没有说明,另一方又应诉的,人民法院是否有权管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48条规定,
合同诉讼
人浏览
依《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司破产清算的程序是:一、成立清算组。人民法院应当在宣告企业破产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接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知情同意书具有免责的效力吗?
知情同意书具有免责的效力吗?
知情同意书不具有免责效力,根据有关规定合同中有关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免责条款无效。医院知情同意书中“医院概不负责”或“医院
医疗事故
人浏览
房屋租赁协议中未约定租期,在房屋租赁期间,房主要求收回房屋,其请求是否合法?
房屋租赁协议中未约定租期,在房屋租赁期间,房主要求收回房屋,其请求是否合法?
核心内容:本文介绍不定期房屋租赁的问题,包括不定期租赁的租赁取消、不定期租赁的违约责任等知识内容。下面,法律快车房地产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房屋租赁合同知识
人浏览
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一方起诉时没有说明,另一方又应诉的,人民法院是否有权管辖?
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一方起诉时没有说明,另一方又应诉的,人民法院是否有权管辖?
中律网网友提问:如果签订的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一方起诉时没有说明,另一方又应诉的,人民法院是否有权管辖?中律网张军律师回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
仲裁规则
人浏览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六个月。在保证期间内,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赠予可以随意撤销吗?
赠予可以随意撤销吗?
赠予一般情况下可以随意撤销,但是经过公证的赠予、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予、已经对财产
合同法
人浏览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可撤销合同是指已成立的合同,因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允许合同当事人撤销该合同,使已成立生效的合同溯及既往地归于无效的合同。效力待定合同与可撤销合同都属于相对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问题叙述不清,建议详述情况后为你分析。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没有,但需要双方同意才可以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民间借款没有借条不还怎么办理
民间借款没有借条不还怎么办理
民间借款没有借条不还的,可以由当事人之间进行协商,若是协商不成的,可以收集其他证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比如转账记录、通话录音等。民间借款没有借条不还的,向人民法
民间借贷纠纷
人浏览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受伤多久可以起诉
受伤多久可以起诉
受伤可以起诉的时间有1年、3年不等。受伤后起诉的时间具体因案件类型和法律规定而异。受伤起诉需要准备起诉书、身份证明、医药费、住院费、收款凭证等材料。
身体权
人浏览
执行中当事人达成和角协议的,当事人不履行的,按照原判决执行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对方不离婚可以和另外一个同居吗
对方不离婚可以和另外一个同居吗
对方不离婚可以和另外一个同居吗?这直接违反了民法典的规定。本文将详细解读相关法律规定、起诉条件以及可能的法律后果,带你一探究竟。
配偶权
人浏览
医院检查结果算隐私吗
医院检查结果算隐私吗
体检结果是否算隐私?在特定情境下,体检结果可能需要共享,但如何保护个人信息的隐私呢?《民法典》如何规定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哪些行为属于侵犯隐私权?本文为你解答这
隐私权
人浏览
网络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网络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网络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包括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款等。要求承担网络侵权责任的方法包括及时收集网络侵权的证据、要求网络服务经营者删除侵权内容以及
网络侵权责任纠纷
人浏览
民事权利可以放弃吗
民事权利可以放弃吗
民事权利能否放弃?本文详细解析了民事权利放弃的相关问题,包括放弃的条件、种类及限制。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你更好地行使和保护自己的权利。
民事权利分类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