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员工非因公死亡,工资、抚恤金、现在由社保承担,企业还需承担什么费用

更新时间:2019-01-09 14:01:41人浏览
问题描述:
在职员工非因公死亡,工资抚恤金、现在由社保承担,企业还需承担什么费用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96012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一、职工死亡后,丧葬补助费按下列标准发给:因病或非非因工伤死亡的,发给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个月,低于元的按元发给因工死亡的,发给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个月,低于元的按元发给。
二、一次性抚恤金,按下列标准发给:因病或非非因工伤死亡的,发给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个月,低于元的按元发给因工死亡的,发给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个月,低于元的按元发给。 如果没对给付对象作出规定,则应属于近亲属共有。当事人要求对该抚恤金进行分割在法律上属于对共有财产的析产。 对此法律并无明确规定。根据我国目前的有关政策,享有抚恤金待遇的人必须同时具有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死者的直系亲属、配偶二是死者生前主要或部分供养的人。死亡抚恤金的具体分割,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如果实在协商不成,也可向法院起诉。法院一般按照均等分割原则处理抚恤金,同时也会酌情考虑各近亲属的客观情况进行分割
2019-01-09 13:42:00
综合法律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07046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从2014年1月1日起,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后,其遗属可以从区社会保险办公室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一改过去只有退休、退职人员及缴费满15年的灵活就业人员才能向区社险办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的规定。
丧葬补助金标准统一为4000元,抚恤金标准按死亡的参保人员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确定,不满1年的发给2000元;1年(含)至15年(含)的统一为10000元;超过15年的,在发给10000元的基础上,每满1年(不满1年按1年计算)增发1000元,最多增发15000元。
《社会保险法》第十七条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由于《社会保险法》从2011年7月1日起实施,因此,对2011年7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参保人员,其遗属可以向区社险办申领4000元的丧葬补助金,抚恤金统一为10000元。
2019-01-09 13:45:01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78471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一般而言,抚恤金、补助费是不能作为遗产继承的。但也有例外的情况,如果抚恤金、补助费是发给伤残者本人,则属于伤残者本人所有的财产;如伤残者因病死亡,则此项抚恤金、补助费的剩余部分,属于遗产范围。
需注意的是,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享受抚恤金和补助费的人,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死者的直系亲属;二是这些亲属主要依靠死者生前抚养。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不可。
死亡抚恤金与遗产的区别,死亡抚恤金是死者所在单位等给予死者近亲属和被扶养人的生活补助费。死亡抚恤金还含有一定精神抚慰的内容。死亡抚恤金发生于死者死亡后,所以不属于遗产。
2019-01-09 13:53:34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93169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抚恤金、生活补助费能否作为遗产继承的关键是看抚恤或补助的对象。抚恤金、生活补助费一般是党职工因公死亡或者军人牺牲、病故、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给其家属的一定数额的金钱。
其实用以抚恤、救济死者家属,也是用来抚恤哪些依靠死者生活的未成年人和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属,是对家属的一种物质帮助和精神安慰。因此其并不是发给死者的,而是发给死者家属的,应由受抚恤的家属直接享有,而不能作为死者的遗产由继承人继承。
2019-01-09 14:01:41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抚恤金、救济金、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的概念是什么?
抚恤金、救济金、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的概念是什么?
抚恤金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体经济组织对死者家属或伤残职工发给的费用。工人、职员因工负伤被确定为残废时,完全丧失劳动力不能工作退职后,饮食起居需人扶助者,
工资
人浏览
丧葬费和抚恤金不是死者的个人财产是不能按照遗嘱继承的,对于丧葬费是受害人的亲属对死亡的受害人进行安葬所产生的丧葬费用的支出。抚恤费,是由国家或有关单位依照有关规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并存的债务承担
并存的债务承担
并存的债务承担,是指第三人与债务人共同向债权人承担履行债务的义务。即债务人在获得债权人的同意后,部分的转让其债务给第三人
债权债务
人浏览
离退休人员死亡后,家属怎样办理丧葬费、救济费手续?
离退休人员死亡后,家属怎样办理丧葬费、救济费手续?
离退休人员死亡后,家属怎样办理丧葬费、救济费手续?离退休人员死亡后,亲属要在3日内报告死者原工作单位,同时提供死亡证明、火化证和注销户口证明,有遗属的还要提供居
其他劳动保障
人浏览
北京因公死亡家属抚恤金
北京因公死亡家属抚恤金
职工是否属于因公死亡职工,该职工虽然和你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但其是在一家私营企业因公死亡,如果其到这家私营企业是你单位的安排,你单位应当承担义务,反之则不承担。关
工伤死亡赔偿
人浏览
抚恤金、生活补助费能否作为遗产继承的关键是看抚恤或补助的对象。抚恤金、生活补助费一般是党职工因公死亡或者军人牺牲、病故、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给其家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职工受伤单位需要承担责任吗
职工受伤单位需要承担责任吗
1、如果受伤职工和用人单位之间形成劳动合同关系且经认定属于工伤,那么工人应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单位应该协助受伤职工申请工伤
劳动法
次播放
每个地方规定不一致建议咨询当地的社保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参保人死亡,则其个人保险的账户将余额一次性支付给参保人的法定继承人,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七条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社会保险(SocialInsurance)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社会保险计划由政府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精神损失费的赔偿标准是多少
精神损失费的赔偿标准是多少
精神损失费赔偿标准各地不固定,结合最高法院标准和当地法规、案件情况确定。赔偿计算有明确规定,分死亡、残疾、故意人身伤害等情况。赔偿等级根据受害者具体情况和精神损
精神损害赔偿标准
人浏览
你好,如果有交保险的是由保险公司发放,没有缴纳保险的则有单位支付。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身份证被拉黑怎么解除
身份证被拉黑怎么解除
身份证被列入黑名单怎么解除?黑名单有哪些后果?如何处理限制高消费?本文为您一一解答。了解原因、收集证据、咨询律师是关键步骤。黑名单将影响信用惩戒、限制高消费等。
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变更与消灭
人浏览
企业对交通事故不承担任何赔偿责任。但应支付非因工死亡待遇。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抚恤金办理后一般会在7日内到账,但是并不一定为该期限,要依据当地社保局的规定予以确定。在其办理提交相关手续之后,其工作人员对其材料予以审核,审核通过的会在合理期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北京鉴定伤残在哪里鉴定
北京鉴定伤残在哪里鉴定
在北京,想知道哪里可以进行伤残鉴定吗?工伤和其他情况的鉴定有何不同?赔偿金的计算标准又是怎样的?本文将为你一一解答,让你对伤残鉴定有更全面的了解。
伤残等级鉴定规范
人浏览
当事人办理的临时身份证可以用三个月,有效期限自签发之日起计算。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临时居民身份证时,公安机关一般会在收到申请后的三日内将临时居民身份证发给申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二手车买卖需要签订买卖合同吗
二手车买卖需要签订买卖合同吗
二手车买卖必须签订买卖合同,确保交易合法安全。过户时需准备身份证、车辆证件等必需材料,过户费用因地区、车辆类型而异。了解流程与费用,避免纠纷,保障权益。
房产汽车
人浏览
你起诉对方什么的,什么的案件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强制执行申请时需要什么资料
强制执行申请时需要什么资料
申请强制执行需准备申请书、主体资格证明、生效法律文书及财产线索清单等材料。执行工作由执行员负责,外地财产可委托当地法院执行。被监禁者符合条件的仍可申请强制执行。
申请强制执行
人浏览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时候,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个人如何注册商标需要营业执照吗
个人如何注册商标需要营业执照吗
个人注册商标需营业执照,以证明经营主体合法性。商标转让形式多样,需注意许可、质押及一并转让原则,确保转让合法有效。本文详细解读了个人注册商标及转让的注意事项。
商标注册申请
人浏览
你好,可以协商的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购买电动车应当要开具相应的发票,发票的开具会影响以后电动车的上牌。发票开具方式如下:1、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顺序、逐栏、全部联次一次性如实开具,并加盖单位发票专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判决书收到了吗?如果不服判决有一个上诉期,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有问题。你是把法院的地址写成原告的了?还是把被告的地址写成原告的了?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