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不履行委培合同吗?履行委培合同,我们该如何维权?

更新时间:2019-06-17 12:36:28人浏览
问题描述:
1993年我的子女录取省计划生育学校,属国家计划委培生,1994年我与镇计生服务站签订委培合同,委培合同明确规定:“学生毕业后我单位负责接收安排工作”。1996年子女毕业后去计生服务站上班,并从县人事劳动局开具《大、中专毕业生分配介绍信》。后来镇被划为区,子女被调到区计划生育局,子女在单位上班21年,至今没有按合同规定安排工作,损害了我们的利益。2014年我们向市组织部写信请求处理,市发改委派人来调查并出具调查报告:建议区政府履行合同,给我的子女安排工作。市委组织部将调查报告寄给区委书记,指出区政府要履行委培合同,依法处理。区政府答复“不受条条框框限制”,不依法履行合同。后来我们多次向市、省、国家信访申请复查,至今没有依法复查处理。1993年国家招生政策规定:“委托培养双方,都应严格履行合同的规定。”;《劳动法》规定:“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请问:区政府真的可以不受法律限制、不履行委培合同吗?如果区政府要遵守法律、履行委培合同,我们该如何维权?敬请大律师们给予援助,不吝赐教,指破迷津。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不履行委培合同吗?履行委培合同,我们该如何维权?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合同纠纷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54889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规定,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在我国境内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此外根据《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五十八条之规定,违反本条例多生育子女的,企业、事业单位参照国家工作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因此,虽然职工是在怀孕期内,但若属于多生育子女违反计划生育的,企业、事业单位还是有权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
  现行国家政策及我省条例,主要是对国家公职人员,事业单位正式员工。按照《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违反本条例多生育子女的被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国家工作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而针对小王这样的合同工及其他企业人员,一旦有人举报其二胎怀孕,且计生部门跟踪到其的确违反政策生育了二胎,主要是向其征收社会抚养费,没有其他处分。
  但从另一方面,针对《妇女权益保障法》中“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等规定,封竞妍说,他们也考虑过了,且咨询过同行,但都没有遇到过这类情况,不知道相关法律出现冲突时如何应用,因此他们只好根据《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作出这样的处理。
2019-06-17 12:17:05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17489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用人单位应当自员工入职之日起1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如果未签订的劳动合同,第2个月至第12个月且劳动者有工作的期间,应当按月支付二倍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七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019-06-17 12:22:23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01593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劳动法调整的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上班期间员工与顾客发生纠纷不属于劳动关系,劳动法没有相关规定。
如果上班期间员工与顾客发生纠纷,单位依照单位规章制度对劳动者进行了处理,这时劳动法就能起作用了。
如果在个案中,劳动者觉得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可以请求工会予以监督纠正,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直至诉讼。
2019-06-17 12:36:28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76891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按《劳动合同法》规定。连续签订劳动合同,第三次签订合同时,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只要员工有这一要求,公司不得拒绝。劳动合同期满,公司不续签劳动合同而用工的,公司应从期满第二个月起至不满一年,支付员工双倍工资。
劳动合同期满一年仍继续用工的,应视同已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019-06-17 12:28:30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不履行委培合同引发行政诉讼
不履行委培合同引发行政诉讼
因教委不履行委托培养合同,福建一大学生将教委告上了法院。近日,福建省宁德市中级法院依法审结了该案。1996年8月19日,福建省某某县教育委员会(当时的县教育局)
合同诉讼
人浏览
关于个人土地承包协议的回复三十三条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平等协商、自愿、有偿,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没签订劳动合同如何赔偿
没签订劳动合同如何赔偿
没签订劳动合同的赔偿是,公司需要每月向员工赔偿双倍工资。但自用工的第二个月起,最多赔偿不超过十一个月的双倍工资。并且公司
劳动法
人浏览
土木工程合同应该履行哪些原则?
土木工程合同应该履行哪些原则?
一、土木工程合同履行的含义土木工程合同的履行是指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包方和承包方根据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方式、内容及标准等要求,各自完成合同义务的行为。根据当事人
合同履行原则
人浏览
股权转让合同的履行?
股权转让合同的履行?
在股权转让合同的履行方面,转让方的主要义务是向受让方转移股权,受让方的主要义务是按照约定向转让方支付转让款。股权转让合同的标的为股权,转让方的交付义务实际上只是
有限公司股权转让
人浏览
你好,对方无权,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合同没有履行保证金能退吗
合同没有履行保证金能退吗
合同没有履行,双方协商一致就可以退还保证金。双方无法协商一致的,合同约定争议解决方法的按约定,没有约定可以申请仲裁机构仲
合同法
人浏览
按《劳动合同法》规定。连续签订劳动合同,第三次签订合同时,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只要员工有这一要求,公司不得拒绝。劳动合同期满,公司不续签劳动合同而用工的,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即可。否则用人单位须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年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双方已经形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合同法》第七章违约责任:第一百零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第一百零八条当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协商处理。。。
全部5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施工合同是不是要式合同
施工合同是不是要式合同
施工合同是要式合同。所谓要式合同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应当采取特定方式订立的合同。施工合同是指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施工、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协议,当事人订立施工合同应当采用
合同纠纷
人浏览
找律师详谈。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施工合同诉讼有效期
施工合同诉讼有效期
施工合同诉讼有效期一般是3年,特殊情况从其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3年,自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保护,但可以受理其诉讼
合同纠纷
人浏览
找当地律师处理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施工合同几年没有诉讼时效
施工合同几年没有诉讼时效
施工合同三年超过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是三年,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特殊情况可以申请适当延长。
合同纠纷
人浏览
你好,建议积极配合处理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建设合同属于什么类别合同
建设合同属于什么类别合同
建设合同属于承揽类别合同。建设工程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通常包括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合同,依法订立的建设工程合同对承包人和发包人具有
合同纠纷
人浏览
学费应按学年或学期收取,不得跨学年预收。学生缴纳学费后,如因故退学或提前结束学业,高校应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时间,按月计退剩余的学费。高校学费标准按属地化原则管理,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承揽合同纠纷是什么意思
承揽合同纠纷是什么意思
承揽合同纠纷是在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给付报酬的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如报酬支付纠纷、定作物质量纠纷、承揽人保管纠纷、违约纠纷等。
合同纠纷
人浏览
可以通过拨打全市教育系统公开举报电话。 各区县教育局已安排专人受理市民投诉,确保通讯畅通,查实违规问题三天内拿出处理结果。 对违规违纪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先施工后签合同违法吗
先施工后签合同违法吗
先施工后签合同违法,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对于合同签订前的履行过程,由于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双方的权利义务不明确、法律责任界定不清,容易产生法律纠纷,合同的事前
合同纠纷
人浏览
你好,未满16周岁订立合同需要法定代表人追认后有效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可以要求培训机构退款处理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押金能否退还,要看情况。如果交付押金的一方按约定履行了合同中的义务,则押金能退;如果交付押金的一方不履行或者不按约定履行合同中的义务的,则押金可以不退。法律依据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