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咨询农村土地分配的问题,现在我村里重新划分土地,就按户口,有户口就有地,这种规定符合国家政策吗

更新时间:2019-05-10 09:53:16人浏览
问题描述:
您好,律师,我想咨询农村土地分配的问题,现在我村里重新划分土地,就按户口,有户口就有地,出嫁的姑娘有户口也没地,这种规定符合国家政策吗我想咨询农村土地分配的问题,现在我村里重新划分土地,就按户口,有户口就有地,这种规定符合国家政策吗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88071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规定是只能本村户籍子女才可以继承。“公民、集体依法对集体所有的或者国家所有由集体使用的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承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依照法律由承包合同规定”。
同时,《农业法》亦规定:承包人以个人名义承包的土地(包括耕地、荒地、果园、茶园、桑园等)、山岭、草原、滩涂,水面及集体所有的畜禽、水利设施、农机具等,如承包人在承包期内死亡,该承包人的继承人可以继续承包,承包合同由继承人继续履行,直至承包合同到期。
为保护集体资产和促进生产发展,对技术要求较高的专业性承包项目,如第一顺序继承(配偶、父母、子女)中只有不满16周岁的子女,或者只有不能辨认或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集体可收回承包项目,重新公开发包。
但死者“个人承包应得的个人收益”,由发包方或承接承包合同者给予合理补偿,其补偿作为遗产依法继承。《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收回耕地。
该法第三十条规定,妇女丧偶后,仍在原居住地生活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可见,承包人在承包期内死亡,如其继承人有履行能力,可以继续承包。发包方不得以承包人死亡为由收回承包物。
2019-05-10 09:26:43
征地拆迁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68861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中国农村土地分配办法,一般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为依据,该法于2003年开始实施。但农村土地于八十年代初期实行了大包干,即所谓的第一轮承包。1997年至1998年开始实行第二轮延包,当时实行“大稳定,小调整”的政策,一般不跨组调地,原则不重新分地,也就是说八十年代初期分配的是多少土地便继续承包多少土地,新增人口从机动地或者从收回的承包地中予以解决,当时中央以《中办发[1997]16号》的文件形式下发了《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通知》。
2004年至2005年对二轮延包工作进行了依法完善,基本上与二轮延包时政策差不多,只不过此时全国人大已经立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开始实施了。
2019-05-10 09:31:22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45536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结婚后女方户口可以不迁。结婚跟迁户没有必然的关系。
户口迁移,是中国户口登记制度实行在常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公民常住地发生变化以后,应将户口迁移到现住地,即进行户口迁移。
我国户口迁移政策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干部、职工及其家属、学生、军人及其家属等各类群体。
办理市内户口迁入,应持下列证明证件到其户口迁入地派出所办理:
(1)迁入人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及市内户口迁移证;
(2)迁入户的居民户口簿;
(3)新立户的要有房管部门出具的住房证明或房屋产权证明;
(4)迁入人符合申领、换领居民身份证条件的,每人交本人近期正面免冠一寸光纸黑白大头照片两张,已满16周岁,已领取居民身份证的,每人交照片一张;
(5)因结婚迁入的要持结婚证
(6)迁入农村地区的农业人口要有迁入地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同意迁入的证明;
(7)迁入非直系亲属户内的,应征得迁入地派出所同意后,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办理外省市迁入本市的户口,应向迁入地派出所交验的证明证件:
(1)迁入人的户口迁移证、准予迁入证明和居民身份证;
(2)市局、分(县)局开具的入户证明;
(3)迁入户的居民户口簿;
(4)18周岁以上人口交本人近期正面免冠一寸光纸黑白大头照片两张;
(5)毕业分配应持报到证和接收单位局级以上组织人事部门的报户口证明和接收单位证明。
2019-05-10 09:39:26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85514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孩子没有户口可能会被罚款的,家长要及时为孩子上户口。一般来说,上户口的申办材料为:
(1)婴儿《出生医学证明》;
(2)《生育证》或《计划生育服务手册》;
(3)婴儿父母双方的居民户口簿。
准备的证明有:
1.计生部门的“准生证”。
2.小孩在医院出生的出生证明
3.户口簿、结婚证、身份证。
持以上证件到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办理即可。
2019-05-10 09:53:16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承包土地征地补偿怎么划分
承包土地征地补偿怎么划分
征地活动必须要发布征地公告,然后咨询村民的意见如何最后再确定征地方案,与村民确定征地补偿款等相关事宜之后就要签定好相关的协议,如果征收的是承包土地的,那么承包土
征地补偿费
人浏览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2条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其他方式流转。1、转包。转包重要发生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农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户口迁出还有补偿款吗
户口迁出还有补偿款吗
1、户口迁出,也能拿到农村房屋的拆迁补偿;2、根据《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承包地征地,户口已经迁出也还有补偿款;3、一些地区
房地产
次播放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常见问题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常见问题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常见问题,比如承包面积小于实际面积、、已被占用拿到补偿、无法复垦的承包地、公益用地占用、二轮承包后村里又有调整过
土地管理
人浏览
国家征收土地的对象是什么土地?
国家征收土地的对象是什么土地?
国家征收土地的对象是集体所有的土地。国有土地不存在征收的问题,因为国有土地本就属于国家所有,代表国家的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经过法定程序之后可以对国有土
土地征收
人浏览
关于离婚后户口的问题,一般是男女双方协商。如果协商不好那要另当别论。根据有关规定:“离婚当事人可持原户口簿和法院的判决书或调解书到当地公安派出所办理分户或迁转手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农村离婚宅基地和住房可以分吗
农村离婚宅基地和住房可以分吗
如果农村宅基地上的住房是在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内取得的,那么应当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夫妻双方均有权要求分割该房产
婚姻家庭
次播放
中国农村土地分配办法,一般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为依据,该法于2003年开始实施。但农村土地于八十年代初期实行了大包干,即所谓的第一轮承包。199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可以继承的前提就是土地是属于老人的,或者是老人占有一定份额的。2.在我国,遗产继承方式主要有遗嘱继承、法定继承,其他的还有遗赠等。(1)遗嘱继承。主要是尊重老人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被迫签订征收补偿协议怎么办
被迫签订征收补偿协议怎么办
被迫签订征收补偿协议,可以去起诉确认该协议无效。因为法律规定,受胁迫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它不具有合法性,不受法律保护。意思自治是民事行为的基本原则,协议内容应当
征地补偿
人浏览
被征地农民的土地补偿知情权有哪些
被征地农民的土地补偿知情权有哪些
被征地农民享有的土地补偿知情权如下:1、征地公告发布后,国土部门以公告形式告知被征土地的农民土地补偿标准、数额;安置补助费的标准、数额、支付对象和支付方式等。2
征地补偿
人浏览
你好,建议你们之间最好协商,协商不成的话再到法院诉讼处理。这是民事案件的基本原则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征地补偿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对农民集体所有建设土地或棚户区实行征收或征用,并按照被征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被征地农民还有土地吗
被征地农民还有土地吗
被征地,农民没有土地了。因为被征地农民在被征地的时候已经领取过补偿款了。被证用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被征用后,农民也没有使用权了。农民未被征用的土地所有权归集
征地补偿
人浏览
怎么当地有明确规定的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征地补偿15年社保后续的怎样交
征地补偿15年社保后续的怎样交
征地补偿15年社保后有就业单位可由用人单位为其续交,属于自由职业者的可到当地社保部门提交相关材料,社保部门计算确定折算月数、个人账户退还金额,打印折算支付表,审
征地补偿
人浏览
征地补偿涉及很多复杂的法律问题,当地确定的补偿标准不一定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建议您最好通过电话或向律师当面咨询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被拆迁人去世征地补偿款可以继承吗
被拆迁人去世征地补偿款可以继承吗
被拆迁人去世,征地补偿款不可以继承。根据法律规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时,具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人在土地补偿费分配前死亡的,才有补偿费收益份额的保留,在安置
征地补偿
人浏览
关于征地补偿纠纷,如果是和行政机关之间关于补偿款多少的纠纷,属于行政案件,应当是行政庭审理如果是关于集体之间补偿款的内部分配问题属于民事纠纷,适用的是民法以及相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构成非法批准征收土地罪怎么量刑?
构成非法批准征收土地罪怎么量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非法批准征收土地罪的,法院可对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或者集体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非法批准征收
征地补偿
人浏览
征地补偿涉及很多复杂的法律问题,当地确定的补偿标准不一定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建议您最好通过电话或向律师当面咨询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