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逃逸致人死亡,其间下车见死不救,在街道上死者横传马路这个是怎么处理

更新时间:2018-07-13 13:51:59人浏览
问题描述:
醉驾逃逸致人死亡,其间下车见死不救,在街道上死者横传马路这个是怎么处理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89179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当事人双方一致请求,交警可以就民事部分进行调解。
酒驾驶致人死亡,涉嫌危险驾驶罪和交通肇事罪,但醉酒驾驶是交通事故发生所经阶段,二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同时醉酒驾驶亦是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为交通肇事罪构成要件所包含,应本着重罪吸收轻罪的原则,按照交通肇事一罪定罪处罚。

但根据公安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规定,其民事赔偿部分,如果双方当事人一致要求交通警察调解的,交通警察可以调解。

公安部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六十条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有争议,各方当事人一致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的,应当在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维持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复核结论之日起十日内,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第六十六条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当场制作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书,由各方当事人签字,分别送达各方当事人。
调解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调解依据
(二)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的基本事实和损失情况
(三)损害赔偿的项目和数额
(四)各方的损害赔偿责任及比例
(五)赔偿履行方式和期限
(六)调解日期。
经调解各方当事人未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终止调解,制作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终结书送达各方当事人。
2018-07-13 13:32:01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70454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走的法律程序,  
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释》第3条规定,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
(1)至
(5)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这里要注意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所谓“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解释》第4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
(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2、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解释》,“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但刑法理论上对“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观点。
2018-07-13 13:37:06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91022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怎样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致致人死亡,  
1、必须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件。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行为在情节上的加重。因此,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首先得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成立,而这包括三方面
(1)必须以交通肇事行为的发生为前提。
(2)行为人必须在行为发生后积极实施逃逸。
(3)行为人逃逸有一定的主观动机。  
2、必须符合《解释》第5条第1款对“因逃逸致人死亡”做出的明确解释。  即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这个规定是明确的,不能将其与其他情形混作一谈。比如有这样的案例,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带离隐藏或遗弃致使被害人死亡的情形,这显然不是“因逃逸致人死亡”,而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  
3、交通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受害人的死亡必须是因为肇事者的逃逸行为造成的。如果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但被害人的死亡却是因为介入了其他原因造成的,如被害人由他人送往医院抢救途中再次发生交通事故致死等,就不应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再者,必须是行为人逃逸行为在前,而伤者因行为人逃逸而死亡的结果发生在后,两者之间存在这个顺序关系。如果交通事故发生时伤者当场死亡,则不能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而应适用《刑法》第133条规定的第二种量刑幅度予以处罚。  相关知识延伸阅读:不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的有哪些  
1、交通肇事后,肇事者已通过电话等方式报警,由于惧怕被害人亲属殴打而逃离事故现场,这种情况,不应按交通肇事后逃逸来处理。其目的是为了避免被害人亲属对自己造成人身伤害,而不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  
2、存在不能抗拒的原因,不能抗拒的原因消失后,又投案的,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例如,被告人张某在交通肇事后,立即让随行的人员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当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时,发现被害人已经死亡。此时被告人张某也负伤在身,其家人将其送往医院,到达医院后,其委托亲属向公安机关报案。该案就不应认为具有逃逸行为。
2018-07-13 13:51:59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处罚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处罚
对于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来说,一般我们采取的是犯罪构成说。看当事人发生的案件符合的是哪条罪名的犯罪构成则进行定夺。那么,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处罚?我相信你一定会对此
交通肇事逃逸
人浏览
我们在认定逃逸时,存在一个前提条件,即行为人对肇事事故应是明知的。如果行为人对肇事事故不明知,而驾车继续行使,主观上没有恶性。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只是在进行正常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醉驾致人死亡怎么判刑
醉驾致人死亡怎么判刑
醉驾致人死亡的判刑标准如下:1、醉驾发生损害结果致人死亡的,一般认定构成交通肇事罪;2、交通肇事罪致人死亡,死亡一人或重
刑事辩护
次播放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么进行处罚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么进行处罚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明明能够挽救他人的生命,从而使自己的相关责任减轻,但是却选择逃离事故现场,从而使被害者失去救治的机会,最终死亡,那么今天就
交通肇事逃逸
人浏览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处罚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处罚
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者害怕被追究刑事责任而逃逸的,影响比较恶劣,而且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罪的加重处罚情形,那么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处罚?下面由法律
交通肇事逃逸
人浏览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要赔偿哪些费用,一、交通肇事致人死亡要赔偿哪些费用1、处理事故费用死者的亲属为处理交通事故所需交通费、住宿费亦可向责任人主张,但该种主张应按当事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酒驾肇事逃逸致一人死亡怎么处罚
酒驾肇事逃逸致一人死亡怎么处罚
酒驾肇事逃逸致一人死亡的,将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法律规定,酒驾发生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的,如果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的,
刑事辩护
次播放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判定,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构成这一特殊的情节加重犯其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一、交通事故逃逸的处理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行为,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做如下处理:1.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200元到2000元罚款,可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当事人双方一致请求,交警可以就民事部分进行调解。醉酒驾驶致人死亡,涉嫌危险驾驶罪和交通肇事罪,但醉酒驾驶是交通事故发生所经阶段,二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同时醉酒驾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涉嫌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具体还得看交警部门责任认定以及情节轻重,认罪态度等因素综合而定,现在案件到哪个阶段了?可与我联系帮你研究个方案,并及时找到有利证据,积极辩
全部8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构成保险利益的条件是什么
构成保险利益的条件是什么
如何确定保险利益?它需满足确定性、经济性、合法性及利害关联性。本文将详细解读构成保险利益的四个条件,并探讨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了解保险利益,为您的保险选择提供
保险利益原则
人浏览
民间借贷诉讼保全怎么做
民间借贷诉讼保全怎么做
民间借贷诉讼保全涉及起诉前了解债务人财产、申请财产保全、选择管辖法院等关键步骤。了解并遵循这些步骤,有助于保障债权人权益,确保判决有效执行。
民间借贷纠纷
人浏览
对方要承担全部责任的,提供具体情况来电咨询.
全部5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旅游赔偿起诉状怎么写有效
旅游赔偿起诉状怎么写有效
如何撰写有效的旅游赔偿起诉状?本文详细解析了起诉状的撰写要点,包括身份信息、纠纷事实、诉讼请求等,并强调了法律依据的重要性。
旅游损害赔偿
人浏览
违约合同赔偿怎么写
违约合同赔偿怎么写
违约合同赔偿协议书撰写时,需明确双方信息、违约事实、违约金数额与支付方式等。支付细节、责任终止等也需详细约定。如何确保双方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本文为您详细解读。
合同违约赔偿
人浏览
工伤护理费申请要什么手续
工伤护理费申请要什么手续
申请工伤护理费在成都需准备相关材料,如职工身份证、工伤保险护理费审批表等,并满足一定条件。流程可能因地区和情况而异,建议咨询当地社保局。
工伤护理费
人浏览
加入中国国籍的条件有哪些
加入中国国籍的条件有哪些
想加入中国国籍?得满足这些条件:遵守宪法法律、是中国人近亲属、定居中国或有其他正当理由。申请时得准备住宿证明、申请表、照片和有效护照等。
身份权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