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同事上班时候被机器切断了手指,想去做伤残鉴定,请问工伤的伤残司法鉴定标准是什么?

更新时间:2018-07-11 10:34:50人浏览
问题描述:
一个同事上班时候被机器切断了手指,想去做伤残鉴定,请问工伤的伤残司法鉴定标准是什么?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劳动纠纷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84932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轻伤甲级赔偿标准 第一条 因生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
  本条所称赔偿义务人,是指因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权行为以及其他致害原因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二条 受害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故意、过失的,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一条的规定,可以减轻或者免除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
但侵权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受害人只有一般过失的,不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   适用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三款规定确定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时,受害人有重大过失的,可以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
  第三条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或者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构成共同侵权,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
  二人以上没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但其分别实施的数个行为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应当根据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四条 二人以上共同实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并造成损害后果,不能确定实际侵害行为人的,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
共同危险行为人能够证明损害后果不是由其行为造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条 赔偿权利人起诉部分共同侵权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其他共同侵权人作为共同被告。赔偿权利人在诉讼中放弃对部分共同侵权人的诉讼请求的,其他共同侵权人对被放弃诉讼请求的被告应当承担的赔偿份额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范围难以确定的,推定各共同侵权人承担同等责任。   人民法院应当将放弃诉讼请求的法律后果告知赔偿权利人,并将放弃诉讼请求的情况在法律文书中叙明。
2018-07-11 10:06:32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89318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第三十五条均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工人发生工伤后留在原单位工作,后因工作环境等原因不满意想离开工作单位并提出给付伤残补助金,符合法规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故工人发生工伤后留在原单位工作,后因工作环境等原因不满意想离开工作单位并提出给付伤残补助金的诉讼时效应从双方围绕该补助金发生争议之时起计算,该补助金的诉讼时效与先前工伤事故的其他问题的诉讼时效不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的时间是补助金发生争议之时起。
用人单位以已过诉讼时效为由拒不支付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希望参考建议对你有帮助,满意请采纳.
2018-07-11 10:14:25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76071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工伤发生后,用人单位应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一个月内申请工伤鉴定,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待认定为工伤后,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做鉴定,再根据鉴定意见和工资水平计算具体赔偿金额。具体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伤者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生活护理费、工伤期间的工资、交通食宿费、辅助器具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
2018-07-11 10:34:50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工伤伤残鉴定的标准是什么?
工伤伤残鉴定的标准是什么?
摘要:工伤可以分为哪些等级?对工伤进行鉴定需要鉴定哪些项目?工伤的鉴定标准是什么?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编辑工伤的相关知识,带来工伤伤残等级鉴定标准,希望能对您有所
工伤鉴定标准
人浏览
首先申报工伤,治疗后鉴定伤残等级。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颅骨骨折伤残鉴定标准
颅骨骨折伤残鉴定标准
颅骨骨折伤残鉴定标准:如果交通事故造成的颅骨骨折,依据《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标准》进行伤残鉴定。如果是属于工伤,依据《职工工
损害赔偿
人浏览
工伤伤残鉴定什么时候做
工伤伤残鉴定什么时候做
工伤伤残鉴定什么时候做?受伤职工在工伤认定后,要及时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伤残鉴定申请。对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不服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用人单位都可以申请再次鉴定。
工伤伤残鉴定
人浏览
工伤伤残鉴定标准
工伤伤残鉴定标准
本文主要介绍了工伤伤残鉴定标准。
工伤认定标准
人浏览
你好,协商不好可以做伤残鉴定。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工伤伤残等级评定标准
工伤伤残等级评定标准
评定标准如下:一级伤残为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意识消失;只能卧床;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二级伤残为日常生活需随时有人帮助;仅
工伤赔偿
人浏览
你是几级伤残,不同等级标准不一样。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轻微伤害鉴定标准:轻微伤是指造成人体局部组织器官结构的轻微损伤或短暂的功能障碍,轻微伤的鉴定应在被鉴定者损伤消失前作出评定。鉴定人应当由公安机关及有关执法部门委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轻微伤害鉴定标准:轻微伤是指造成人体局部组织器官结构的轻微损伤或短暂的功能障碍,轻微伤的鉴定应在被鉴定者损伤消失前作出评定。鉴定人应当由公安机关及有关执法部门委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由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需要缴纳城市建设维护税的是
需要缴纳城市建设维护税的是
纳税人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税额的需要缴纳城市建设维护税。实践中,市区的税率为7%,县城和镇的税率为5%,纳税人不在市,县城或县属镇的税率为1%。
税法
人浏览
建议采取如下措施:1、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到单位注册地申请工伤认定 2、单位不愿意申请的,个人也可以自行到单位注册地去申请工伤认定 3、工伤认定后待伤情稳定,申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怎样按政府指导价交契税
怎样按政府指导价交契税
按政府指导价交契税如下:90平方以下契税为1%;90平方~144平方以下契税为1.5%;144平方及以上契税为3%;房子性质为别墅或商业用途的、小区容积率小于2
税法
人浏览
你好。病情稳定后做伤残鉴定,需要提供工伤认定书、病历等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法律分析:退休当月的工资由单位全额发放,当月不管是几号退休,单位都必须发给当月退休的员工100%足额工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参加基本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店面房要纳税吗
店面房要纳税吗
店面房要纳税。对于自用的店面房,通常按照房屋的计税余值计算房产税;对于出租的店面房,通常按照租金收入计算房产税,从租计征的法定税率是12%。
税法
人浏览
法律分析:年假的话主要看在这家公司的工作年限。办理社保的时长为三十天,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南京车辆购置税怎么算
南京车辆购置税怎么算
南京车辆购置税的计算是:应纳税额=计税价格×税率,税率为10%,以实行从价定率的办法计算。计税的价格为支付给经销商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不包括增值税税款(税率1
税法
人浏览
退休工人死亡补偿标准如下:1、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计发基数,为离休、退休时的职务工资与按国家规定比例计算的津贴之和,再加上按国家规定增加的离休、退休费;2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租金发票的税率是多少
租金发票的税率是多少
租金发票的税率是:有形动产租赁税率17%,不动产租赁税率11%。房屋租赁属于不动产租赁,增值税税率是11%,小规模纳税人按照5%征收率征收增值税,个人出租住房减
税法
人浏览
社保卡被冻结的原因一般是因为单位长时间没有按时缴纳社保费用造成的。社保部门会给予帐户冻结,只有补缴社保费用后,才能恢复正常。而且,这种情况下,所有员工的社保卡也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有哪些
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有哪些
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有:一是惠及范围“再扩大”,能够享受减征政策的乘用车排量限制从1.6升提高到2.0升;二是政策发力“更应时”,符合条件的乘用车均可享受减征政策
税法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