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有上五险一金。死亡后,丧葬费和抚恤金是社保支付的,那公司需要支付其他的赔偿或补助吗?

更新时间:2018-11-15 20:48:52人浏览
问题描述:
公司在广州越秀区,工作近十年。在职职工由于癌症,病假在家休养,期间不幸死亡,公司有上五险一金。死亡后,丧葬费和抚恤金是社保支付的,那公司需要支付其他的赔偿或补助吗?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合同纠纷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58739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1.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因工死亡的可以得到大约50-60万的赔偿,父年满60,母年满55且无生活来源的可按月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直至二老去世,有子女的也可按月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直至其年满18周岁。
2.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2018-11-15 20:31:18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52327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去社保办理丧葬补贴的申请材料:
1、《市企业参保员工非因工或退休后死亡丧葬补助费、一次性抚恤金申报表》原件(一式两份);
2、死者的身份证、户口本、死亡证明及火化证明复印件一份(验原件);
3、死者本人或其继承人、供养亲属银行活期储蓄存折(本市中行、工行、建行、农行、发展行或商业银行的户名帐号页)复印件一份(验原件);
4、如死者继承人是其法定继承人,死者供养亲属或法定继承人均不在场的,申请人需提供本人身份证复印件(验原件)和死者供养亲属或法定继承人中某一人的授权委托书原件及该代理委托书的公证书原件;如死者继承人不是其法定继承人,死者供养亲属或继承人中有一方无人在场的,申请人需提供缺席一方的授权委托书原件及该代理委托书的公证书原件。
缺席一方是死者供养亲属的,申请人只需提供死者供养亲属某1人的授权委托书原件及该代理委托书的公证书原件;缺席一方是死者的继承人且继承人有多名、继承人间又无直系亲属关系的,申请人需提供每名继承人的授权委托书原件及该代理委托书的公证书原件;
5、有供养亲属的,如供养亲属与死者在同一个户口本上的,应提供供养亲属户口本和身份证复印件一份(验原件)及乡(镇)以上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出具的供养关系证明原件一份;如供养亲属与死者不在同一个户口本上的,另须提供说明供养关系的公证书原件一份;
6、供养亲属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还应提供其居住地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鉴定结论原件一份。
2018-11-15 20:35:28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18486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视同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两个条件须同时具备:“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是指:
1、职工突发与工作无关的及并导致死亡。如果是与工作有关的疾病而导致死亡,应当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认定工伤。
2、在工作岗位上突发与工作无关并没有导致立即死亡的疾病,但是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为工伤。】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前提条件是“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是两个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同时还得是“因工作原因”而受到的负伤、致残或者死亡。事故伤害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等类似伤害。】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工作时间前后”是指非工作时间内,具体讲是开工前或收工后的一段时间,譬如上班时间为9点到12点然后又14点到18点结束一天的工作,但是职工提前在8点30分到岗或者下班后做完收尾工作时间到 18点半等等,均可以认定为“工作时间前后”,但是有一点则特别重要,其目的必须是从事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比如为启动机器做准备工作,或者关闭机器后收拾与工作有关的机器、工具等。】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你父亲不符合了,因为已经超过48小时了,看看你父亲符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所规定的工伤。
2018-11-15 20:48:52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人身死亡赔偿计算
人身死亡赔偿计算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我们受到交通事故、工伤事故等非正常事故伤害时,造成人身严重损害的,甚至是死亡的,是需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的,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那
损害赔偿
人浏览
你好!如果单位出于人道主义愿意支付那是自愿的问题,非因工死亡单位没有义务向死者支付抚恤金和丧葬费,因单位对死亡结果并无过错。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死亡赔偿金可做遗产抵债吗
死亡赔偿金可做遗产抵债吗
因受侵害人死亡而给付的死亡赔偿金是不能作为受侵害人的遗产从而抵消其债务的。其性质为基于死者未来收入丧失而对其近亲属作的补
损害赔偿
人浏览
2022年死亡人身损害赔偿项目有哪些
2022年死亡人身损害赔偿项目有哪些
人身损害赔偿项目是国家侵权责任法里面明确规定遭受人身损害的公民应该获得的补偿种类,也是法院处理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所依据的重要标准,其具体的项目分为大致12类,根据
人身损害赔偿指南
人浏览
人伤损害死亡赔偿标准
人伤损害死亡赔偿标准
当自然人的生命、健康、身体受到不法侵害,造成伤害、残疾、死亡及精神损害,当事人依法有权要求赔偿义务人以财产进行赔偿,承担相应的责任。那么人伤损害死亡赔偿标准如何
损害赔偿
人浏览
你好,根据法律的规定,个人可以申报工伤保险待遇,而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工伤认定申请表;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方式
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方式
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方式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根据客观计算方法,以定型化赔偿模式来确定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和赔偿年限,具体为:60岁以下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
人浏览
民发〔2007〕64号《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发放办法的通知》:“自2004年10月1日起,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退休人员死亡后,由企业经办人员(个体从业人员死亡后由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携带医院出具的死亡医学证明或殡葬部门的证明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领取丧葬费和一次性救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建议直接咨询主管部门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劳务派遣工应当由派遣单位缴纳五险一金。根据《劳动法》第七十二条和《社会保险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参加社会保险,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务派遣工派遣单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施工合同是不是要式合同
施工合同是不是要式合同
施工合同是要式合同。所谓要式合同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应当采取特定方式订立的合同。施工合同是指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施工、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协议,当事人订立施工合同应当采用
合同纠纷
人浏览
去社保办理丧葬补贴的申请材料:1、《市企业参保员工非因工或退休后死亡丧葬补助费、一次性抚恤金申报表》原件(一式两份);2、死者的身份证、户口本、死亡证明及火化证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施工合同诉讼有效期
施工合同诉讼有效期
施工合同诉讼有效期一般是3年,特殊情况从其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3年,自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保护,但可以受理其诉讼
合同纠纷
人浏览
施工合同几年没有诉讼时效
施工合同几年没有诉讼时效
施工合同三年超过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是三年,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特殊情况可以申请适当延长。
合同纠纷
人浏览
您目前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诉求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建设合同属于什么类别合同
建设合同属于什么类别合同
建设合同属于承揽类别合同。建设工程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通常包括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合同,依法订立的建设工程合同对承包人和发包人具有
合同纠纷
人浏览
如果在签订合同时,代理人违背代理人的意思,或者存在重大过失,则需要承担代理不当责任。
全部9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承揽合同纠纷是什么意思
承揽合同纠纷是什么意思
承揽合同纠纷是在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给付报酬的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如报酬支付纠纷、定作物质量纠纷、承揽人保管纠纷、违约纠纷等。
合同纠纷
人浏览
法律分析:能退回学费,你可以去当地教育局申诉。学生因故退学,须凭财务部当年开据的学费专用收据(原件)和党政办公室印制的“退学文件”(新生凭招生办公室开据的《保留
全部9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先施工后签合同违法吗
先施工后签合同违法吗
先施工后签合同违法,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对于合同签订前的履行过程,由于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双方的权利义务不明确、法律责任界定不清,容易产生法律纠纷,合同的事前
合同纠纷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