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没签,离职没交接,半个月工资没给我。

更新时间:2021-03-16 12:25:19人浏览
问题描述:
劳动合同没签,离职没交接,半个月工资没给我。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劳动纠纷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72447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正规的来说,劳动者到一个单位工作,应当签订劳动合同。而离职的时候也需要依法提前30天或3天书面通知单位。 关于没签合同离职,需要具体分析,例如: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可以随时辞职吗?
没有签劳动合同也要依法提前告知单位辞职   虽然单位没有同你签订劳动合同,属于违法,但你仍然应当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才能离职;   
2、当然,同时你可以向公司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   可以转化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   有下列13种情形之一的,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条件、程序,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   
2、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的;   
3、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的;   
4、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5、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6、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7、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8、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9、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10、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11、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   
12、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1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2021-03-16 12:07:55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10898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1,公司应在员工入职起一个月内(试用期内)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若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从第二个月起支付员工双倍工资。但要注意一年的诉讼时效问题,双倍工资的请求诉讼时效是逐月失效的。
2,试用期过了公司一直不给转正,应视为你已经转正,公司不能延长适用期的,公司应按试用期过了的工资标准发放
2021-03-16 12:11:31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11182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该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押金、经济补偿金、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入职的第2个月开始,最多11个月)、加班工资等;从离职开始算,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  
1、劳动争议,有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是关键,例如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去地税局打印并盖章的个税完税证明、用人单位为你办理的暂住证、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纳记录、派工单、同事证言(离职在职的都可以)、录音录像或者其它有你名字和公章或老板签字的的书面材料等;当然,没有证据也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的,只是有败诉的风险;  
2、申请劳动仲裁,立案时需携带仲裁申请书、身份证复印件、相关证据、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或营业执照复印件(北京地区不需要提供登记信息)!立案后,开庭,然后调解,调解不成仲裁委会下达裁决书;  
3、如果请专业人士指点,劳动案件完全可以自己处理,一样能胜诉,且劳动仲裁委不收费。申请劳动仲裁期间,不耽误劳动者去新单位工作!  
4、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条、《劳动合同法》第
10、
46、
47、82条!
2021-03-16 12:25:19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36629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通常情况下,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如果劳动者通用人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依法向用人单位主张双倍支付工资。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视为双方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随时解除。
对于因不签订劳动合同而产生的不利后果可以同用人单位协商,协商不成的还可以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2021-03-16 12:20:18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没签劳动合同 你应该这么离职
没签劳动合同 你应该这么离职
我们都知道,离职意味着解除劳动合同。而我国《劳动合同法》也有相关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应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果正式入职一个月后都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
劳动合同知识
人浏览
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劳动者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单位的批准,并可以要求支付剩余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签了劳动合同可以辞职吗
签了劳动合同可以辞职吗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2、不需要理由,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劳动者在试用期内
劳动法
次播放
离职员工就没有年终奖了吗?
离职员工就没有年终奖了吗?
老马同志:我在一家公司工作3年多,去年9月份跳槽了。最近我得知原公司发了年终奖,我认为,自己工作了这么长时间,年终奖应该有我的份。但公司人事开始说只有年底在册员
工资福利
人浏览
没签劳动合同就可以随时辞职吗?
没签劳动合同就可以随时辞职吗?
我在长沙爱车港汽车美容百货有限公司工作了5年,但公司一直未与我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给我买保险。现在我想辞职,老板以各种理由推脱,昨天我们还因此发生了争执。彭小姐
合同解除
人浏览
没签订劳动合同辞职或被辞退,工资应该结算到工作的最后1天。并且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该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押金、经济补偿金、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入职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试用期没签合同可以随时辞职吗?
试用期没签合同可以随时辞职吗?
虽然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其也不是随便辞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是成立了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可以提前三日通知用
劳动法
人浏览
首先,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针对以上情况,其一,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否则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主张双倍工资,其二,用人单位应当按劳动合同中的约定及时足额向劳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申请仲裁或起诉维权讨债。。。。
全部5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尊敬的当事人,您好,根据你咨询的问题,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如果你与单位或老板发生了劳动争议,首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需要缴纳城市建设维护税的是
需要缴纳城市建设维护税的是
纳税人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税额的需要缴纳城市建设维护税。实践中,市区的税率为7%,县城和镇的税率为5%,纳税人不在市,县城或县属镇的税率为1%。
税法
人浏览
你好,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怎样按政府指导价交契税
怎样按政府指导价交契税
按政府指导价交契税如下:90平方以下契税为1%;90平方~144平方以下契税为1.5%;144平方及以上契税为3%;房子性质为别墅或商业用途的、小区容积率小于2
税法
人浏览
可以要求工资一起发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按时发放工资,如未按时发放,您可以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要求调解并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如不及时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店面房要纳税吗
店面房要纳税吗
店面房要纳税。对于自用的店面房,通常按照房屋的计税余值计算房产税;对于出租的店面房,通常按照租金收入计算房产税,从租计征的法定税率是12%。
税法
人浏览
工伤认定时限规制下,常见处理方式包括及时申请工伤认定和寻求法律援助。选择时需考虑事故性质、伤害程度及证据充分性,确保权益得到及时保障。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南京车辆购置税怎么算
南京车辆购置税怎么算
南京车辆购置税的计算是:应纳税额=计税价格×税率,税率为10%,以实行从价定率的办法计算。计税的价格为支付给经销商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不包括增值税税款(税率1
税法
人浏览
你好,建议鉴定确定具体伤残标准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租金发票的税率是多少
租金发票的税率是多少
租金发票的税率是:有形动产租赁税率17%,不动产租赁税率11%。房屋租赁属于不动产租赁,增值税税率是11%,小规模纳税人按照5%征收率征收增值税,个人出租住房减
税法
人浏览
你好,具体哪一个区的劳动监察,可以网上查询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有哪些
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有哪些
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有:一是惠及范围“再扩大”,能够享受减征政策的乘用车排量限制从1.6升提高到2.0升;二是政策发力“更应时”,符合条件的乘用车均可享受减征政策
税法
人浏览
工伤级别需综合判定,小腿大骨头骨折可能评定为十级。依据《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身体各部位骨折愈合后无功能障碍或轻度功能障碍者可评定为十级。如不及时处理,可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签劳动合同会影响应届毕业生身份的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可以尝试申请,但可能受时效限制。租房提取公积金一般有时间限制,建议尽快查询当地政策。如无法提取,可咨询专业律师或公积金管理中心。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