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区内多次电动汽车被盗,房地产保安设施形状相似,应如何维护权利?

更新时间:2020-04-04 10:11:54人浏览
问题描述:
住宅区内多次电动汽车被盗,房地产保安设施形状相似,应如何维护权利?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88170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根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的规定:“物业管理企业应当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提供相应的服务。物业管理企业未能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导致业主人身、财产安全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该条的规定直接确定了物业管理公司的安全保障义务,属于法定义务。如果物业公司的公约也明确承诺对业主的人身和财产进行保护,属于合同义务。民法通则》106条规定:“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由于过错侵害国家集体财产以及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另外即使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也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物业公司是否进行赔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双方签定的合约中,关于物业管理公司应该执行的有没有执行,如果物业公司在合约中承诺应该有的服务没有做,或者做的没有达到标准,那么属于物业公司违约,物业公司应该进行赔偿。
如果物业公司严格按照合约履行了它的服务,则不承担赔偿责任。业主失窃,物业公司是否有责任并不能一概而论,而要看具体情况,最关键的是要看物业有没有过错,是否尽到守卫、巡查的责任等。
举例说,北京一小区围墙倒了两天,物业公司没有及时砌起来,有业主家中被盗,起诉到法院后索赔成功。
2020-04-04 09:52:13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65834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盗窃犯罪不属于可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第一百三十九条的规定,对于盗窃案件等直接侵财类型的犯罪,被害人不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可由法院在判决中直接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
第一百三十九条 被告人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的,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追缴、退赔的情况,可以作为量刑情节考虑。
2020-04-04 09:54:55
房产纠纷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01754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要看是案件的类型,是治安案件还是刑事案件。如果电动车价值不大,可能对小偷就是行政拘留或者罚款,一个月内就可以处理完毕。但如果电动车价值比较大,可能就构成盗窃罪了,这就是是刑事案件了,刑事案件的期限比较长,短则一两个月,长则几个月。
具体的案件进度你可以去公安机关询问,作为被害人你有知情权。纯手打,望采纳好评,谢谢。
2020-04-04 10:02:15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94495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一、在物业管理活动中,业主与物业企业之间是合同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应当在合同中进行明确约定。作为物业企业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服务内容和标准为业主提供质价相符的服务。作为每一位业主都有监督物业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的权利。
二、业主在维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重视签订好合同。要求物业企业提供的服务内容要明确,每一项服务内容达到的服务标准要量化,比如说要求物业企业提供三级服务,公共楼道保洁每天清扫1次等。

2、要按照合同约定条款评判物业企业的服务是否到位。业主与物业企业之间是合同关系,业主评判物业企业的日常服务是否到位一定要依据合同,假如说合同约定物业企业每天清扫1次公共楼道,保洁人员按照约定做好了,就应当说物业企业该项服务到位,两次清扫之间的公共卫生需要业主自觉进行维护。

3、要明确维权责任人。明晰责任是业主维权的前提,业主在维权前一定要知道维权的对象。有的常因开发商遗留问题、未办理产权证、个人财产受损等原因与物业企业发生冲突,这些都不是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内容,不属于物业企业的职责范围。四是要理性维权。
总之,业主与物业企业之间发生的矛盾纠纷要尽量通过双方协商解决,双方协调不了的可以到小区所在地的区县物业办申请调解,还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
2020-04-04 10:11:54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新能源汽车措施:新建住宅须配充电设施
新能源汽车措施:新建住宅须配充电设施
为电动汽车配件充电设施已被列入本月初住建部印发的《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还有在最近国务院常委会议上亮出多项举措助推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出破解电动汽车充电难、停车
交通事故动态
人浏览
根据《物权法》和《物业管理条例》,物业有义务保护业主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物权法》第三章第三十七条:侵害物权,造成权利人损害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损害赔偿,也可以请求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公司股东依法享有哪些权利
公司股东依法享有哪些权利
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公司股东依法享有知情质询权、决策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收益权、强制解散公司的请求权、股东代
公司法
人浏览
如何确定两个小区之间道路的维护、使用权利归属?
如何确定两个小区之间道路的维护、使用权利归属?
确定两个小区之间的道路权属,主要看道路在哪块宗地的用地红线图内,则该宗地的产权人拥有道路的使用权利和维护义务。若不在任何一块宗地的红线图内,则属于市政道路,由市
小区物业配套设施
人浏览
用人单位维护、检修存在高毒物品的装置、设备应采取哪些措施?
用人单位维护、检修存在高毒物品的装置、设备应采取哪些措施?
用人单位维护、检修存在高毒物品的生产装置,必须事先制订维护、检修方案,明确职业中毒危害防护措施,确保维护、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检修存在高毒物品的
工伤争议
人浏览
要看是案件的类型,是治安案件还是刑事案件。如果电动车价值不大,可能对小偷就是行政拘留或者罚款,一个月内就可以处理完毕。但如果电动车价值比较大,可能就构成盗窃罪了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专利期限保护多长时间
专利期限保护多长时间
1、根据《专利法》第42条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均自申请日起计
知识产权
次播放
物业不负责任可以投诉或者直接向法院起诉;业主与物业公司存在一个服务合同关系,物业公司不符合合同规定,可以起诉物业公司违约;物业服务合同是指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委员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一、物业改变公共场所用途的业主可以搜集相关的证据去当地房管局物管科反应和维权的。二、依据《物业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提供相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如无过错不赔偿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二手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审判原则
二手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审判原则
二手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审判原则如下:双方可以先行私下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可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仲裁裁决、调解书拒不履行
房地产法
人浏览
你好,协商不成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具体建议与本地律师当面交流。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二手现房交易税费由买家还是卖家承担
二手现房交易税费由买家还是卖家承担
二手现房交易税费由买卖双方一同承担。买家需缴纳房款1.5%的契税、0.05%的印花税、交易费、测绘费、权属登记费取证费;卖家需缴纳交易费、房款0.05%的印花税
房地产法
人浏览
你看看水从哪滴下的?是住户?还是管理处的,首先搞清楚。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老师布置作业是不违法的,如果觉得作业太多可以向教育局投诉。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适龄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制度、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改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二手现房抵押贷款要多久放款呢
二手现房抵押贷款要多久放款呢
二手现房抵押贷款一般三周左右放款,具体可以咨询当地银行。借款人在银行开立活期存款帐户后准备贷款要求的资料,面签银行、银行报卷和审批;银行审批通过后通知借款人审批
房地产法
人浏览
找当地装饰协会出面沟通调解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二手房离婚怎么分割
二手房离婚怎么分割
二手房离婚分割如下:属于个人财产的分割给个人,属于共同财产的房子夫妻双方可以协商确定;双方有协议的,按照协议进行分割处理;有争议且协商不成的可以根据出资人、出资
房地产法
人浏览
你好,建议协商解决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买卖二手房是否还要土地转让证
买卖二手房是否还要土地转让证
买卖二手房需要土地证。房屋和土地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办理二手房买卖过户手续时,当事人必须提供身份证、房产证、土地证、完税证明等资料,没有土地证的二手房无法办理登
房地产法
人浏览
关于房屋中介纠纷,可以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按房屋租赁合同上的条款,可以向当地法院起诉。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二手房网签了以后卖家可以不可以再修改
二手房网签了以后卖家可以不可以再修改
二手房网签了以后经双方协商卖家可以再修改。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合同内容的修改属于合同变更行为,必须合同当事人协商达成一致合意,达成合意后对修改事项双方签字确认即产
房地产法
人浏览
您好,按您所述情况,您有权要求租房户修复并赔偿损失。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请问具体是什么纠纷呢
全部5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什么补偿?具体说明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法律分析:纷诉讼要走的程序有:当事人按照拆迁条例向有关部门申请裁决,在接到裁决书之日起3个月内就补偿安置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法律依据:《国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