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民法典 > 合同 > 合同的保全 > 行使撤销权条件

行使撤销权条件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8-30 14:48:05 人浏览

导读:

大家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一定要仔细阅读条款,因为一旦签订了就具有法律效力了,如果日后想要撤销合同内容的话,可能就那么简单了,需要符合行使撤销权的条件才可以,那么行使撤销权条件有哪些?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行使撤销权条件

一、行使撤销权条件

1、客观要件:

(1)债权人对债务人必须存在有效的债权。这是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前提和基础。

(2)债务人实施了一定的处分财产的行为,且发生法律效力。一般处分行为可分事实上的处分和法律上的处分。

(3)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必须害及债权,可能致使债权人的债权难以实现或者完全不能实现。这是债权人撤销权构成的一个重要判定标准。如果债务人资力雄厚,财产足以清偿全部债权时,即使债务人实施减少其财产的处分行为,债权人也不能行使撤销权。

2、主观要件:债务人与第三人进行有偿民事法律行为时,必须有恶意。在债务人实施无偿行为,即放弃到期债权、无偿转让财产的情况下,由于第三人没有支付对价,因此可以推定债务人实施该行为是为了减少其责任财产,主观上具有损害债权的意图(这种推定在法律上称为恶意推定”。

二、债权人行使撤销权会带来什么法律后果

1、对于债务人的效力

债务人的减少财产的行为一经债权人撤销,则该行为无效,该行为无效是否能够主张第三人返还财产,还需看第三人是恶意第三人还是善意第三人,恶意第三人则需要交还财产,若是善意第三人,还需要看相关的财产是否交付,如果债务人尚未交付财产,该合同将因被撤销而自始失效。如果债务人对于其财产的处分行为被撤销,则债务人免除他人债务行为视为没有免除,承担他人债务的行为视为没有承担,为他人设定担保的行为视为没有设定,让与财产的行为视为没有让与。

2、对受让人的效力

债务人对其财产的处分行为若已被撤销,该转让的财产如果已经占有或受益的,应向撤销权人返还其财产和收益,如果原物不能返还,则应折价赔偿。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财产时出于善意且支付了一定的对价,那么就不应当撤销债务人与受让人之间的民事行为,因而也不发生返还问题。

3、对于债权人的效力

债权人在行使撤销权之后,债务人的转让行为无效,如果第三人返还财产,债权人不可直接用于清偿本人的债务,需要经过债务人的同意,有其他债权人,也要分开清偿,如果债权人因为撤销的行为支付了相关的费用的,且收益的债权人不只有一个,可以主张其债权的优先受偿权。

三、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期限

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法律规定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期间是除斥期间,即在期间内债权人享有撤销权,期间经过后撤销权归于消灭。债权人不得再行使撤销权,债务人的处分行为也不再发生变化。因此,债权人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及时行使撤销权,避免因期间届满权利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行使撤销权条件”全部内容。撤销权行使的目的是恢复债务人的责任财产,债权人就撤销权行使的结果并无优先受偿权利。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